玩酷网

1985年,黑龙江几位退休职工在寒葱河林场作业区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标有USA字

1985年,黑龙江几位退休职工在寒葱河林场作业区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标有USA字样的电台,民警得知后高度重视立刻点开调查。 (信息来源:【1】东北网 《【如果国宝会说话】东北烈士纪念馆"镇馆之宝":一部电台"见证"峥嵘岁月》【2】哈尔滨新闻网《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㊶密林里的秘密电台》)   1985年8月的一天,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林业局的几位退休职工,在寒葱河林场作业区的山林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木箱,出于好奇,他们打开了箱子,发现里面装着一部电台。   这部电台由收发报机、电键盘、天线等部件组成,用防雨布仔细包裹着,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更令人疑惑的是,电台表面竟然印有“USA”的字样,在那个年代,美制电台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接触到的,难道这是某个间谍留下的秘密通讯工具?发现者当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了这一情况。   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后,对电台进行了仔细勘察,在电台旁,他们还发现了一本伪满时期出版的《标准注音学生国音字汇》,翻开这本泛黄的字典,扉页上赫然写着“朴英山”三个字,下面还有相同的俄文字样,种种迹象表明,这本貌似普通的字典,很可能是某种密码本。   通过进一步调查,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部电台的主人名叫朴英山,是一位朝鲜族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副官,1940年,朴英山随部队转移到苏联境内,在东北抗联教导旅担任特殊任务。   苏联红军远东情报部门多次派朴英山率领小部队,潜回东北进行情报搜集工作,他们活动在黑龙江省宁安、穆棱、东宁一带,搜集了大量关于日伪军兵力部署、特务网点分布、飞机场位置等方面的军事情报,并通过这部电台,与苏联方面保持联络。   那么,电台上的“USA”标志又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调查得知,这部电台并非美国制造,而是苏联提供给东北抗联的特殊通信工具。之所以刻意标注“USA”,是一种掩护手段,以便在电台落入敌手时,不至于暴露苏联援助抗联的事实。   然而,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朴英山等抗联战士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1944年6月,朴英山率两名战士在宁安县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伪特务发现,在随后的战斗中,两名战士英勇牺牲,朴英山则被俘虏,后来惨遭杀害。   在朴英山就义前,他把随身携带的电台和密码本仔细包好,藏在了山中一处隐蔽的石缝中,由于电台的电池已经耗尽,无法继续使用,朴英山只能将它们妥善保管,以免落入敌手,谁曾想,这部电台就这样在大山深处沉睡了40多年,直到1985年才重见天日。   朴英山的事迹,反映了东北抗联在苏联期间以特殊形式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历史,他们不畏艰险,孤身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抗联部队和苏军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这部电台,就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重要历史物证。   发现电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有关部门,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和鉴定,这部电台及密码本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1996年,它们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永久收藏于东北烈士纪念馆,成为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这部电台,虽然已经无法再发出讯号,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穿越时空,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段宝贵的历史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了解东北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了解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