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什么外企造不出热效率46%以上的发动机?
其实也能造,外企都能造,别说50%的也能造,甚至55%的也能造。但是,9.98万的混动汽车配上46%热效率的发动机,这是外企造不出来的,因为成本控制才是所有技术的归宿。
商业环境里面,成本控制能力是一家企业最强的竞争力。大企业的实验室里面有的是预研技术。
看参数看性能,各个都是黑科技。其实2021年,日产就已经在ppt里完成了综合效率50%的热效率了,但是一到量产环节,99%都拉稀。为什么?
因为成本压不下去,你以为外企不想造998的秦么?他们怎么拆怎么算怎么找供应商怎么自研,都没法实现比亚迪998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就是工业能力上最大的差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