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真的有宣传中那么牛吗?其实没有,实际上核弹打击现代城市,特别是国内城市的效果非常差。
广岛核爆中,有一位幸存者距离爆心投影点100余米,这什么概念?
他当时如果在室外抬头的话,爆炸产生的核火球几乎就在头顶正上方,会看到世界末日般的景象。
然而,他仅仅因为去地下室拿文件,活了下来。就算不去地下,也有两名女性在极近距离上幸存了下来,她们当时在广岛银行里上班。
核爆后的广岛银行大厦,距离爆心投影点距离380米,真实斜距670米(爆心高度550米),核爆冲击波对其产生的战果仅为震碎玻璃。
战后,这座建筑正常使用。“小男孩”和“胖子”之所以能在日本杀死那么多人,主要是因为当时缺少有效预警,且民居多为木结构。
当然,现代核弹头的威力比1.5万吨当量的“小男孩”大得多,例如美军的W88弹头,当量47.5万吨,威力是“小男孩”的32倍。那么,还是广岛银行大厦的话,面对W88的打击,能在多远距离上保持几乎毫发无伤呢?
是真实斜距670米的32倍,即21.5公里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只需要2.1公里,投影距离2公里就可以了。只要位于两公里之外,钢筋混凝土建筑就能达到屹立不倒、外墙和结构均完好的状态。
结果之所以会如此违反直觉,原因在于爆炸冲击波的威力,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随距离产生的衰减速率十分惊人。
换句话说,威力提升32倍后,冲击波有效摧毁半径仅提升约3.14倍;威力提升1000倍,有效摧毁半径提高10倍。就算把当量5000万吨的人类史上最大核弹大伊万丢到广岛,广岛银行依然可以在10公里外保持完好无损。
而我国现今的人防设施比二战时期的广岛银行结实地多,为了能有效打击现代地下掩体,弹头通常会选择地面爆炸,甚至地下爆炸,这也是美国军方开发钻地核弹头的原因,他们自己很清楚核武器没宣传中那么厉害。
有人肯定会说为什么不谈核爆产生的光辐射?因为这玩意在实战中效果更渣,只要被遮挡就不会产生伤害。
另一个能很好表现核武器威力的事例,是2020年的贝鲁特大爆炸。这场爆炸由仓库中的化学物质被引爆产生,参与爆炸的物质化学能上限为1100吨TNT,外界计算其真实爆炸威力在300吨到700吨TNT之间。
这里我们取一个中间值,500吨TNT威力。爆炸现场,这已经接近很多战争游戏中战术核武器的表现了。弹坑最大半径接近70米,旁边高大的建筑物为筒式粮仓,距离爆心距离同样为70米,爆炸后受损严重,但直到今天,主体结构屹立不倒。
W88核弹头的威力刚好约为这次爆炸的1000倍,核爆中有30%到50%的能量转化为光辐射,这里我们给W88个面子,取小值30%。那么经过简单计算,W88地面爆炸后,冲击波毁伤半径约为贝鲁特大爆炸的8.7倍。
然后结合卫星地图上的距离测量,等比扩大就会发现,即便是品质十分一般的现代混凝土建筑物(放国内最多县城沿街门头房水平),也可以在2400米外做到主体结构完好,一旦超过3000米,只要提前躲进封闭的房间或者写字楼核心筒里,远离窗口,核爆就只是听个响了。
躲进地库效果当然更好,W88对人防级别地库的摧毁半径不会超过1公里,无论何种等级。超过4000米,走在大街上不会有生命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在中途没有其他建筑物情况下的“理想毁伤效果”。现实中城市环境里的地爆,冲击波会被建筑物相互遮挡,效果还要再打折。
这也是核弹空爆可以提高最大毁伤范围的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五六百米之内,即使你躲进地下人防,整个掩体施设依然可能在地爆中整体垮塌,成为弹坑的一部分,生存机会渺茫,这可以看做是“绝对死亡圈”。
但在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大城市里,有多少人住在爆心600米之内?
现代核弹头当量多在20万到50万吨TNT之间,针对地下人防的有效毁伤距离很难超过1公里,针对钢混地表建筑也很难超过2公里,这决定了它们主要还是会被用来打击重要军事目标,而不是通过打击城市、大量削减人口的方式快速击败敌国,或者将某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尤其是像我国武汉、重庆、深圳、贵阳这样高层住宅密布、人防工程到处都是,或者市区内有山的城市,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城市里最不怕全面核战的。
真正害怕核武器的恰恰是住起来很舒服的大house,美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核武库大国,世界上少数拥有氢弹的几个国家之一,常年通过好莱坞向全球夸大核弹的威力,心思其实好猜。
总之,核弹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越是远离政权中心的人,越没有必要恐惧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