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俄罗斯想在北极建设航道这个计划的消息,已经传出好几年了,可就在近日这个计划有了最新的进展。据相关部门称,中俄双方已经在莫斯科成功举行了“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的相关启动仪式。如果北极新航线能够实现全年通航,那么对苏伊士运河会带来怎样的打击呢?

苏伊士运河是一条1869年修筑的水上通道,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亚洲与非洲的枢纽地区,同时还使地中海与红海得以相连。如果要从欧洲前往印度洋或者是太平洋,这里恐怕是最近的航线。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如果航行的船只要从欧洲前往亚洲,需要通过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但是好望角这里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船只航行。常年的风暴使得此处惊涛骇浪不断,有着“风暴角”的别称。

早在1716年,好望角就掀起过超强的风暴,风暴直接导致了42艘荷兰船只葬身大海。上世纪70年代从科威特前往西班牙的油轮更是遭遇了高达二十米的巨浪,船只直接被折成两段沉入大海。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此后的船只不必再经过如此危险的区域,不仅相关航队的安全得到了极大保障,往返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航程也被大大缩短。从此苏伊士运河在人类航行历史上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两年的苏伊士运河却频频发生堵塞事故,比如2021年从苏伊士运河通行的巨型货轮"长赐号"就在其中心河道搁浅,最终经过相关人员一周左右的努力,"长赐号"才最终摆脱困境。2023年的5月25日名为“新海通23号”的货轮在苏伊士运河南口搁浅,经过相关人员的救援才最终脱困。

作为海上重要贸易通道的苏伊士运河,一旦堵塞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航船滞留使得航行时间延长,为相关国家的贸易活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通过以上原因,中俄双方决定寻找一条新的贸易通道,以此降低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

在整个寻找过程中,北极航线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北极航线是从中国的上海出发经过白令海峡后直接横穿北冰洋,一直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结束,全长可以达到7981海里。如果从传统的航道出发,通过马六甲海峡,经过苏伊士运河然后绕道欧洲来到圣彼得堡,少说也要36天,还是在航行状况良好的前提下。

北极航线一旦打通有人做过估计,原本在航行条件良好情况下36天走完的路,通过北极航道只需要20多天的时间便可走完。这将大大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有助于中国以更快的交货速度把优质的产品运往欧洲。

这条航道一旦开启,受益的不只是中俄双方,北极航道所连接的欧洲各国以及俄罗斯的相关邻国和港口城市都会从中受益。会有更多的贸易机会摆在两国面前,进一步提高其与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甚至有可能开辟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航线,促进本国经济更上一个台阶。因为贸易量以及合作量的增加所需工作人员也会增多,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

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不断加深,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日益加快,这也就说明中俄双方希望修建的这处航道,以后所能通行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该地区也会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中一个新的重要通道。

而且北极地区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国家将科考站建在北极,据相关人员勘测,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化石与矿石资源,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呈现未开发的状态。当世界资源濒临枯竭时,北极或许是资源最后的聚集地。

这条“冰上丝绸之路”一旦通行,除了能进一步缓解苏伊士运河拥堵的状况之外,还在一定意义上为解决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情况,增加了一把助力。马六甲海峡所处的咽喉地带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通道,其一直以来对于中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最后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北极地区的整体战略地位。

在中俄双方达成共识的这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对于这条航线的开通呈现十分积极的态度,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队就身处俄罗斯,船队不仅可以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更可以保证此条航线的全年通航。

俄罗斯更是于最近的一段时间,在北极地区出动近3500人展开相应的安全演习,为的就是提前将航行中可能遇到的阻碍,进行发现并加以清除。为此甚至出动了破冰船船队中体型最大,动力最强大一艘船进行开路。

虽然俄罗斯现在对于这条航线的态度如此积极,但一开始的时候却并非如此。对于北极航线的开发,俄罗斯最初是不愿意同中国一起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不在北极圈内的国家,而俄罗斯因为其地理位置原因,又一直将北冰洋视为自己的后花园。

所以当这个想法被提出后,俄罗斯方面会存在许多的顾虑,这个计划也就被一直搁置至今。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一再加剧,战争带来的影响持续扩大。不光是装备人员上的急剧减少,拉锯战带来的高昂费用使俄罗斯的财政状况出现赤字,变得不容乐观。

俄罗斯国内的整体经济情况开始逐渐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北极航道,通过北极航道上的贸易往来,逐渐恢复其国内的经济情况就变得可行起来,所以当中俄双方再次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最终达成了共识。

北极航线一旦通航将会对世界航运带来新的选择与变化,我们也始终相信中俄双方在北极地区的相关合作将会拥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