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给了他30两黄金,让他去做生意,做什么不管,但是,组织什么时候要钱都得给,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他用这30两,不仅完成了任务,解放后还上交了1000万美金和12万两黄金,他是怎么做到的?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的故事|红色掌柜肖林:“只留下三块银元,以作纪念”) 1941年3月份,重庆地下党员肖林乔装打扮,谨慎地走在去往红岩农场的路上。 这一次,他要面见一位大人物。 周总理已经等候多时。 经过长时间的商谈,肖林接到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为组织筹钱。 在那时,日本鬼子还没被打跑、国民党又磨刀霍霍,而打仗是需要钱财做支撑的。 因此,建立经济战线刻不容缓。 党组织经过慎重筛选,选中了肖林和王敏卿夫妇。 组织会给他们30两黄金,他们可以拿这笔钱做任何生意。 但是,周总理也给他们定下了一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要,他们都必须给,并且要多少就给多少,就算没有,也必须要想办法凑。 总之,绝对不能耽误事。 在此之前,肖林明面上的身份只是一名小小的公司职员。 他明白这项任务有多重要,也清楚有多困难,但他还是接了下来。 既然不能和敌人正面厮杀,那他就要在后方给予战士们最有力的保障! 肖王两人一点一点学习投资技巧,逐渐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他们在江津一带开办了一家恒源商行。 经过三年的经营,当初那家小小的商行,已经一跃成为一家大公司。 他们的生意涉及西药、五金、土沙等多个行业。 可以说,只要能赚钱,不管赚多还是赚少,他们都要去试试。 他们也不辜负组织的期待,每次上面要钱,他们都能按照期限,将钱财送到指定地点。 他们不知道这些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只要有助于革命,那他们所做的一切就全部都值得。 钱越赚越多,但肖林在朋友中的名声却越来越差。 曾经和他一起宣传先进思想的的人,大骂他是被钱迷了心窍;遇到一些生活拮据的朋友来借钱,他只能忍痛拒绝。 因为他知道,这些钱都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属于党和国家。 1946年,肖林听从安排,去往上海继续开展工作。 在这里,他创办了一家叫做“华益”的新公司,宗旨依旧只有两个字:赚钱。 可以说,当年前线战士用的枪炮、牺牲战士的抚恤金、医疗救治的费用等,都有肖林的一份功劳。 华益表面上是一家很普通的公司,但是实际上我党重要的交通线。 在和李弥打好关系后,肖林开始在山东和上海之间进行食用油贸易。 1945年的上海码头,将近600个油桶被平安送达。 实际上,这些普通的油桶暗藏玄机。 上面装的是食用油,但是在隔层的下面,装着大量金币、法币以及美钞。 肖林秘密将这笔钱云来上海,就是为了交给我党使用。 上海成功解放之后,肖林终于圆满完成了他的任务。 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收入,12万两黄金以及一千多万美元的资产全数交给了党组织,只留下了三块银元以作纪念。 直到这一刻,他才紧绷了数千个日夜的神经才终于松了下来。 这三块银元他一直保存着,直到退休之后才将其捐赠给了重庆三峡博物馆。 如今,这三枚银元依旧陈列在那里,尽管已经锈迹斑斑,但其背后所隐藏的革命故事却历久弥新。 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