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西晋 陆机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赏析 开头两句用“天道”与“人道’对比,说明天道平而简易,人道却险而且难。人道之所以险、难,就在于“休咎相承蹑”即祸福相倚,反复无常。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是对“休咎相承蹑”的发挥,都在说明人道的艰险困难。面对充满了矛盾与斗争的现实,陆机并没有表现出畏惧和退却。他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冷静地分析自己应该怎样应付这个环境。既处人道之中,就不能害怕,“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是他表示的态度。 “掇蜂灭天道”四句用历史上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人道的险而难,同时也表示了陆机对他们没有从“似”中看出祸患的批评。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由这两个故事可见处世的艰难。亲眼目睹的事实也会有不实之处,何况更复杂的社会现实。但陆机要借此表现自己有处理这种现实的能力和信心。“尚何有”、“焉足叹”看出他对以上人物的不满意。 那么他自信的根据是什么——这就是以下八句的意思。 他认为不管福与祸,当它出现的时候,总有征兆,而这种征兆却是可以预测从而可以预防的。 他认为来自人力以外的伤害是无法推拒的,如果碰上了也只能是天数,但如果是人道中所遇到的伤害,则不应害怕。因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先兆,那么便可以预防,从而免受灾祸。 由此,陆机接下去说:“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朗鉴”,即明鉴,君子只要见机而作,不必要远取古人。“倾冠”指近处,靠自己的识别能力就行了,这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心。 因此诗人最后总结道:“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这是此诗的主要思想,也是他后期生活(包括留滞洛阳)的指导思想。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陆机为什么不激流勇退而滞洛不归了。应该说陆机这种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上对他“邀竞不已”的指责则是出于“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倒应该是深刻批判的。至于陆机没有能够见几趋吉,终于遭到亡身之祸,“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那也许是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