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关羽姓什么?”毛主席问公安厅长王芳,王芳疑惑地说:“关羽肯定姓关呀,”主席却回答说:“不对,关羽不姓关。” (信源:凤凰网——《毛泽东:革命就是造舆论夺政权 最终要民富国强》2007-09-04) 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一生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 无论是在革命的烽火岁月,还是在执掌国家大权的时期,他总是手不释卷,那些与他共事过的人常常回忆,毛主席读书非常认真,常常在书页间圈圈点点、写写画画。 他的阅读量极其惊人,涉猎领域十分广泛,从哲学到经济,从文学到军事,无所不包,正是凭借着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毛主席才能够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毛主席对读书的热爱,源自他年轻时代对关羽的崇拜,1917年,年仅24岁的青年毛主席游学途中,看到一副赞颂关羽忠义的对联后,他被深深打动了。 在日记中,毛主席抄录下这幅对联,由此可见,在他当时的心目中,关羽是一位何等高大的英雄形象,多年后,也已经成为一方军事领袖的毛主席,在部队中还常常以关羽自励。 当有人怀疑部下张子清可能投敌时,毛主席便以关羽为例,坚定地表示张子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会像关羽那样重情重义,绝不会背叛革命。 岁月如梭,转眼来到1952年,那一年冬天,毛主席带领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杭州,开始了制宪的繁重工作,尽管公务繁忙,但毛主席依然会抽空,带领大家散散步、爬爬山,欣赏西湖的美景,放松紧张的工作。 在杭州期间,毛主席正在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多年来,他习惯了晚睡晚起,这让他感到很是困扰,幸运的是,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多爬山锻炼。 这样可以让人晚上更容易入睡,而一试果然非常有效,在杭州的3个月里,他几乎将周边的山都爬遍了,不仅作息时间得到了调整,就连体重,可能也会因为经常锻炼而减轻了不少。 1954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杭州视察工作,与当地公安厅长王芳,谈起了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王芳知道,毛主席很推崇关羽,便想借此机会向他多学点历史知识。 谁知,毛却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关羽姓关吗?”这个问题把王芳问住了。 在他的印象中,关羽自然姓关,难道还有别的说法?见他疑惑不解,毛主席笑而不语,没有立即告诉他答案,事后,王芳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终于找到了谜底。 原来,关羽并不姓关,而是姓冯名闲,之所以改姓关,是因为年轻时犯了案,被官府通缉,为了逃避追捕,他逃到潼关,谎报姓名,才有了“关羽”的这个名字。 王芳恍然大悟,更加钦佩毛主席的博学,他也明白了,毛主席之所以不直接告诉自己答案,是想启发自己多读书、多思考,拓宽知识面。 这件事,也对王芳触动很大,从那以后,他更加勤奋好学,终是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干部。 令人感慨的是,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入,毛主席对关羽的评价,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逐渐看到,关羽虽然忠义,但也有自负、孤傲的一面。 到了晚年,毛主席甚至对关羽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关羽的形象被统治阶级过度美化了,是需要重新评价的,"关云长是武圣也打倒了",这句话,道出了晚年毛主席的心声。 毛主席对关羽评价的变化,映射出伟人思想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历史、对社会的理解。 这种敢于突破陈规、与时俱进的品格,也正是在最后,能够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我们如今缅怀毛主席,不仅要继承他爱读书、善思考的优良品质,更要学习他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唯此才能不负先辈,继续前行,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