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才女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并提出了三人同居,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想法竟然实现了。 (信息来源:山东商报《丁玲:爱折腾的前半生 》 ) 风华绝代的才女丁玲,一生坎坷,情路崎岖,她出身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秀才之家,父亲早逝,由母亲一手拉扯大。 丁玲的文学之路始于一次失意,1926年,她曾满怀热忱地给导演洪深和田汉写信自荐,希望进入电影和戏剧界发展,然而,她很快看透了这个圈子的肮脏与龌龊,毅然选择了放弃。 但这段经历并没有白费,反倒成为丁玲创作处女作小说《梦珂》的灵感来源,《梦珂》最终发表在当时最高水平的刊物《小说月报》上,令丁玲名声大噪,成为文坛瞩目的新星。 真正让丁玲成为风云人物的,是她的感情生活。 1924年,丁玲在北平邂逅了青年编辑胡也频,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丁玲又对她的日语老师冯雪峰产生了好感。 面对两个倾慕者,丁玲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三人同居,出人意料的是,胡也频和冯雪峰竟然都同意了,于是这个离经叛道的“三角家庭”就此成立,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幢小楼里,上演了一出悲喜交加的人生大戏。 在这段畸形的关系中,丁玲与两个男人相安无事,竟也其乐融融。 白天,她会到丈夫胡也频的房中谈天说地,晚上,又与冯雪峰促膝长谈,聊人生聊理想,然而这种表面的平和注定难以长久,胡也频率先按捺不住,向丁玲发出最后通牒,丁玲犹豫再三,终于还是选择了深爱自己的胡也频。 这段感情经历成为丁玲的重要写作素材,1928年,她创作了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大胆地以女性视角抒写对男性肉体的渴望,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可谓是惊世骇俗。 小说一经面世就在文坛引发轩然大波,有人惊叹于作者的大胆与才情,也有人斥之为下流和伤风败俗。连她的情人冯雪峰,后来也曾严厉批评她写作此书。 但丁玲并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她只是诚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真诚,正是她笔下莎菲形象的魅力所在。 然而,丁玲的情感生活并不顺遂,1931年,她刚刚与胡也频和好如初,胡也频却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丁玲悲痛欲绝,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同年,她与冯达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1933年,不幸再次降临,两人因革命工作被捕入狱,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冯达宁死不屈,舍身相救,最终换回了丁玲的自由。 失去了爱人,丁玲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抗战爆发后,她再次遇见冯雪峰,丁玲禁不住旧情复燃,向他表白,却遭到了拒绝。 多年以后,丁玲回忆起这段感情,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这一生,最爱的男人有两个,一个是胡也频,一个就是冯雪峰。” 1942年,38岁的丁玲和小她13岁的陈明喜结连理,两人不顾世俗的偏见,执子之手,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人生的大半辰光。 文革期间,丁玲受到残酷批斗,被打成“右派”,流放北大荒,后又被关入秦城监狱,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陈明始终不离不弃,用真情和坚贞守护着他心爱的女人。 直到1979年,丁玲彻底平反,重获自由,两人的感情也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苦难考验。 岁月催人老,丁玲和陈明迎来了人生的暮年,尽管饱经沧桑,丁玲的文学才华却从未泯灭,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性“人民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女性部长。 在北大荒劳改和狱中服刑的艰难岁月,丁玲都没有放下笔,她用文字记录生活,剖析灵魂,曾创作出长篇小说《一天》等优秀作品,晚年的丁玲更是硕果累累,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