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地区遭遇了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恐怖袭击,26条鲜活生命消逝,17人受伤,这是近25年来克什米尔地区最惨烈的平民伤亡事件。印度方面毫不犹豫地将这顶“黑锅”扣在了巴基斯坦头上,两国关系瞬间降至冰点,边境交火、断水威胁,甚至核战的阴云都开始在南亚次大陆上空弥漫,整个地区仿佛被推到了战争的悬崖边缘。
印度的武器库堪称“万国牌”,就像一个拼凑起来的“大杂烩”。空军有俄制的苏-30MKI、法国的阵风、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陆军装备着俄制T-90坦克、法国凯撒火炮、以色列长钉导弹;海军则有俄制潜艇、法国护卫舰。在和平时期,这或许还能成为印度炫耀的资本,可一旦开战,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武器就变成了巨大的隐患。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连S-400防空系统的备件供应都成了问题;美国虽然承诺出售F-35,但谈判却陷入僵局,飞机连影子都没见着;以色列的“长钉”导弹库存告急,根本无法满足战争消耗。更糟糕的是,不同国家的武器系统互不兼容,苏-30MKI和阵风的零件得分别从俄罗斯和法国进口,T-90坦克和凯撒火炮的弹药规格也不一样。2016年印度陆军演习时,T-90坦克就因为弹药不匹配而卡壳,2019年空军演练,阵风战机和苏-30MKI的维修零件都凑不齐,最后只能让老旧的米格 - 21战机硬着头皮上阵。这种混乱的后勤状况,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如出一辙,装备越杂乱,在战争中就越容易陷入困境。
在这场冲突中,中国制造的武器或许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歼-10CE战机配备的PL-15导弹射程达150公里,能让印度的阵风战机难以招架;SH-15卡车炮的精确打击能力,会让印度的T-90坦克不敢轻易露头;红旗-16防空导弹构筑的严密防空网,能让印度空军的空袭行动变成自投罗网。而印度的“万国牌”武器,在战争中很可能沦为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巴基斯坦能否获胜,而在于印度是否敢于拿自己的国运去冒险。印度关闭水坝、以断水相威胁,这种下作的手段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恐惧和无计可施。如果莫迪政府一意孤行,执意发动全面战争,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比1962年更惨痛的失败。毕竟,当一个国家的武器体系变得杂乱无章,后勤保障脆弱不堪时,再庞大的军队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纸老虎。而巴基斯坦手中的中国武器,正在悄然改写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