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10日,王耀武在常德摆庆功宴,招待57师残存官兵,正吃饭时,军长傅仲芳带着一队士兵闯入,要抓走师长余程万。 (信息来源:2014-04-29 抗日战争纪念网 秘密押解) 余程万出身不凡,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高材生,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他以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儒雅的气质脱颖而出,甚至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在他的履历上,“文武双全”四个字绝非虚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程万多次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仅能教书育人,更能带兵打仗。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成为了余程万一生的转折点。 那一年,日军以十万大军围攻常德,而余程万率领的只有区区八千的中国军队。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常人也许会选择撤退,但余程万却带领将士们顽强抵抗,在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绝境中,他们硬是坚守了十六天之久。 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让人不忍卒读,当最后只剩下八十三人突出重围时,整个中国为之震动。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以“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为题,报道了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余程万和他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然而,就在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余程万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原来,蒋介石对这场战役另有打算,在他的设想中,常德保卫战应该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抗战决心的一个样板,他希望余程万要么守住常德,要么与城共存亡。 而余程万最后的突围行为,虽然保全了一支精锐之师的火种,却与蒋介石的期望背道而驰。 就这样,在一场本应庆功的宴会上,欢声笑语突然被一声厉喝打断,军长王耀武等人正与余程万把酒言欢,畅想未来,谁知傅仲芳将军突然闯入,宣布要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逮捕余程万。 这一幕,恍如一记重锤,不仅砸碎了觥筹交错的酒杯,更粉碎了一个英雄的荣光。 接下来的一幕更是令人心酸,余程万被两名武装宪兵押送,乘坐美式吉普车连夜赶往重庆,一路上,他看到路边小报摊上铺天盖地都是颂扬他和57师的报道,这种强烈的反差,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苦涩。 幸运的是,余程万最终逃过一劫,在多方努力下,原本的死刑被改判为两年徒刑,但这次经历,无疑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出狱后的余程万,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请来著名作家张恨水,为常德保卫战写了一部小说《虎贲万岁》,或许在他看来,只有将那段峥嵘岁月永远定格在文字里,才能慰藉那些逝去的英魂,也才能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这位曾经的英雄,抗战胜利后,余程万不仅没有获得应有的褒奖,反而被长期冷落。 直到1948年,他才被任命为二十六军军长,但此时的余程万,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他开始为家人在香港安排后路,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1950年初,余程万离开了大陆,来到了香港,也许他以为,远离了是非之地,就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然而,1955年8月的一个夜晚,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群不明身份的歹徒闯入他的住所,余程万在这次袭击中不幸身亡,直到今天,这起事件的真相仍然是一个谜。 余程万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悲情剧,他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跌入谷底,他曾是万人敬仰的英雄,最后却在异乡默默离世,他的故事,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也引发我们对历史、对人性的深深思考。 在中国近代史上,像余程万这样的人物并不鲜见,他们在乱世中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当和平来临,他们却往往被时代所遗忘,甚至被无情地抛弃,余程万的故事,正是这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