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不就是100亿吗,有我在,1000亿都是小钱!"说这话的人叫杨卓舒,他不仅1人

"不就是100亿吗,有我在,1000亿都是小钱!"说这话的人叫杨卓舒,他不仅1人拥有12个女秘书、10个保镖、27个保姆,还诈骗了40万老年人的100多亿人民币! 杨卓舒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智力和野心。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北某重点中学毕业,成为当年该校最闪耀的明星学子。 毕业后,杨卓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这一职业。他先是在一家小型报社做起了基层记者,白天奔波采访,夜晚则潜心钻研新闻写作技巧。 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天赋,杨卓舒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70年,杨卓舒被河北日报这家省级权威媒体相中,起初仍是一名普通记者,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他更加刻苦钻研,撰写出一篇篇引人注目的深度报道,获得编辑们的一致好评。 转眼几年过去,凭借出众的才华和过人的努力,杨卓舒很快就崭露头角,一跃成为河北日报的主编。 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手腕了得、领导有方,屡次获得上级领导的嘉奖和赏识,最终被破格晋升为正处级干部。 就这样,在新闻媒体这个舞台上,杨卓舒可谓是驰骋了20多个年头。但就在事业走向巅峰之时,他却突然辞职转行了。 1993年,带着仅有的几万元积蓄,杨卓舒坚定地向房地产这个全新的领域进军。 用自己仅有的几万元积蓄,杨卓舒可谓是破釜沉舟。在河北郊区,他看中了一处地皮,虽然价格不菲,但他孤注一掷,将自己名下唯一的一辆旧丰田全款作抵押,终于获得了这处地皮的开发权。 手中虽有土地,但口袋早已空空如也,杨卓舒别无选择,只能先行一步。他马不停蹄地成立了河北卓达房地产公司,招兵买马,立即着手开发这处名为"卓达别墅"的房地产项目。 作为一个从新闻界转行过来的外行,杨卓舒对房地产市场了解甚少。但凭借多年从业积累的营销手腕,他大肆宣传"卓达别墅"将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最豪华的别墅区,洋房设计风格流行前卫,园林绿化配套一应俱全。 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策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在项目正式动工之前,杨卓舒就利用预售的手法,先后从期盼购房的家庭手中获得了约5000万元的资金注入,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可观的启动资金。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资金短缺的难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杨卓舒别无他法,只能采取赊账获取建材的手段,同时大手笔招揽工人,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在业主群体中徘徊。对于项目的豪华程度是否真有宣传的那么夸张,一些眼光独到的业主表示了怀疑。 面对质疑,杨卓舒毫不退缩,反而公开号召业主们"亲临现场,了解卓达别墅的真实面貌",并且继续在各种场合大肆宣传项目的豪华程度,企图掩盖内心的忐忑不安。 就这样,在重重质疑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卓达别墅"项目还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房地产这门赌注,杨卓舒算是勉强过关。但他的野心却在与日俱增,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 房地产项目初见成效后,杨卓舒铤而走险,收购了太极木新材料公司,成立了卓达新材料集团。 接下来更是在全国多地展开大手笔投资:天津的孟村养老社区、张家界国际旅游度假区、海南屯昌生态城、内蒙古乌海生产基地......就这样,杨卓舒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大规模扩张很快就让杨卓舒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为了持续获取发展资金,他开始从民间融资,将地产项目打包成虚构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对外售卖,吸引大批老年人投资。这个庞氏骗局就此拉开序幕。 2015年,有媒体首次曝光卓达集团的庞氏骗局,但面对质疑,杨卓舒依旧狂妄至极。他指挥手下数百名员工,冲击曝光报社所在的大楼,并在公开视频中大言不惭、斥责质疑者为"黑手"。 杨卓舒在被问及融资来源时,信口开河说已经与俄罗斯方面洽谈了数百亿美元的基建大单,充满了狂妄和自大的言辞。 但实际情况是,俄方连杨卓舒的公司名字都不知道,根本没有合作的一纸协议。 骗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投资者开始质疑和退出。面对雪崩般的压力,杨卓舒幕后的庞氏骗局于2019年彻底崩塌,卓达集团上上下下的人员四散而逃。 杨卓舒带着儿子投案自首后被正式逮捕,庞大的卓达集团资产被全面冻结,参与诈骗的员工也陆续受到法律制裁。最终,身患绝症的杨卓舒被判处有期徒刑,功成名就的人生归于孤苦的结局。 而对于40多万名被骗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辛苦积蓄化为乌有,无力承受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些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这宗骗局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令人深思:人性的贪婪和堕落到底有多可怕? 真实信源:“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2019-12-14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