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走进毛主席房间,看见一物后,瞬间颜色大变,扭身冲向寺庙,要不是这一举动,中国历史差点改写! 解放战争末期,随着人民解放军一路反攻,国民党残余势力最终全线溃败,无奈撤退至台湾。 党中央决策层随即迁移重心至北平,立足于这个全国政治中心,以最大效率指挥着即将到来的新中国诞生。 毛主席亲自坐镇北平,既是出于居中指挥的需要,也是对新中国首都行将设在此地的预期。 但与此同时,北平当时作为大半个世纪的国民党根据地,潜藏着8000多名曾经被国民党培植的特务分子,对革命力量不啻于一个巨大的威胁。 作为中央机要保卫处的负责人,李克农对北平形势的隐患早有准备。在决定将毛主席安置在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时,他就有意选择了这个相对偏僻、安全性较高的地方。 提前入驻北平几周的李克农,先是亲自选定了酒店和别墅等革命领导人的住所,并全面安排好保卫措施。 正当毛主席等人即将驻扎在香山,李克农却在毛主席即将入住的双清别墅附近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痕迹。 为了万无一失,李克农决定先期派人彻底搜查一次双清别墅。这支搜查小队由李克农亲自率领,成员都是他最信任、久经战阵的老战友。 整个搜查过程中,小队成员显得格外谨慎和细致,无一处落人探视。就在检查毛主席睡房时,一个成员在毛主席的床下发现了一个被黑色布袋包裹着的圆球状物体。情况顿时出现了危险的预兆。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从军经历的老同志,李克农立刻就认出了那个物体正是一枚定时炸弹! 身为亲自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的老将,李克农的神经仍然保持着战时的敏锐和冷静。他在第一时间就向小队下达撤离的命令,并严格封锭了整个现场。 这时,拆除炸弹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李克农自己的肩上。他仔细地研究着这枚被埋伏已久的杀手锏,终于发现了一根导火线直通到地板缝隙之下——显然,这是一枚远程控制引爆的特殊炸弹,幕后黑手随时都可以引爆它! 就在全场人等在屏息的紧张氛围中,李克农用一把尖钳子,咬牙狠狠地剪断了那根导火线。 几分钟后,定时炸弹终于失去了爆炸的威胁,这个可怕的阴谋也彻底化解。当即刻,李克农就通知附近已经戒严的武警部队,迅速将这枚被拆除的"礼物"加以处理。 虽然躲过了生命威胁,但李克农的工作还远未结束。身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老特工,他深知眼下最重要的是追查幕后黑手,彻底肃清余党在北平的暗藏细作。 为了避免消息走漏给敌人可乘之机,李克农号令手下人员严守这个秘密,并立刻着手展开幕后调查。 很快,一线索就从李克农意外听到的一阵钟声中浮现:他怀疑附近佛门的尼姑庵中,恐怕正藏匿着一些世外高人。 就在次日清晨,经过一夜包围后,李克农和他的部下一举突破了尼姑庵大门,在里面成功查获了10多名潜藏于此的女特务人员。而根据她们的口供,炸弹的幕后主使,正是一名身在香港的熟悉中央工作的叛徒。 捣毁这起阴谋既化解了生命危险,同时也牢牢守护住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政权核心。事后,获悉这一惊心动魄的经历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李克农,并亲自向他表示感谢。 "是你救了我的命,功勋卓著!如果发生意外,中国的革命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打击。"毛主席情真意切地说,同时又开玩笑般地对李克农说,"没想到你居然还是这么个利害的老'炸弹客'啊!" 面对主席的亲切和褒奖,李克农谦逊地说:"主席说笑了,这不过是我分内的小事而已,能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真是我最大的心愿。" 李克农原籍江苏淮阴,自幼就生活在贫苦人家。青年时期,他一度辗转于街头巷尾、以残喘的生活维持温饱。1934年,李克农幡然醒悟,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李克农一路战斗至冀鲁豫皖苏区,期间多次参与过重大军事行动,并很快被提拔为武装工作人员。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两次化装混入敌人内部,为中共情报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转投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一路顺利任职至副部长的要职,并协助过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防范工作。直到去世,他都在全心全意为祖国的安全出谋划策,高龄仍驻足于国际事务岗位。 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李克农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着一位真正共产党人应有的忠诚坚定形象。 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一直都贯彻着他的人生理念。就连面对枪林弹雨、生死存亡也从来没能动摇他对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决心。他把保卫革命领袖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并为此赴汤蹈火、永不退缩。 如今,李克农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那种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直面危险的崇高品质,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又一代人追随前辈的革命足迹。有了这样一批默默耕耘的老同志们,新中国的明天才能够祥和安康、风调雨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