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3月,上高会战正处胶着状态,敢死队长吴尚志一刀割破左手食指,写下七字血

1941年3月,上高会战正处胶着状态,敢死队长吴尚志一刀割破左手食指,写下七字血书:誓死保卫神圣土!然后趁着夜色,带领40名敢死队员直捣日军指挥部。   (信息来源:【1】2015-09-03温州网–温州都市报《百岁老兵吴尚志:他带领敢死队夜袭日军指挥部》  【2】2015年08月30日  苍南新闻网《誓死保卫神圣土——老兵吴尚志忆当年》 )   一九四一年的春光才刚刚拂过江南大地,战火的硝烟就已笼罩了上高县城,这个本该祥和宁静的小镇,骤然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来自香港和南洋的流弹飞花,如雨点般落在了南昌军民的头上。   可就在这硝烟弥漫之时,一个出身平民的年轻人挺身而出,他手持佩刀,笔耕不辍,用鲜血写就了“誓死保卫神圣土”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吴尚志,来自温州龙港的一位普通青年。   吴尚志出自小就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惜中途辍学后不得不外出谋生,正是这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结识了一名地下共产党人,从而加入了党的秘密组织,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1930年,吴尚志以一名联络员的身份加入了浙南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从这一年起,他就背负起了党的重托,年少英豪的他,不仅挺过了十几岁时的苦难生活,还学会了一手好武功,13岁时,他就已在南拳师父的指点下,打出了一片疆场。   抗战爆发后,吴尚志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大军中去,他奉调到第三军区直属的教导营,出任少校指挥员一职,亲身指挥部队在上高县的阻击战役,上高会战作为当年抗日的一场关键战役,打响之前,南昌的日军早已渐渐聚集了兵力。   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所谓的“锦江作战”,34师团的师团长大贺茂极力主张发动这场攻势,集中兵力直扑中国军队的19集团军,虽然最高指挥官园部和一郎一开始冷淡以对,但基于日军的传统做派,这场作战还是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   就在1941年的3月,我军阻击战和日军的进攻行动同时打响,虽然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悬殊,但吴尚志和他的战士们始终奋勇杀敌,誓死不退,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压制,吴尚志适时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他挑选出40名最勇猛顽强的战士,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临行之前,吴尚志刻刀在手指上,割开了一道血口,他用渗出的热血在一片白纸上写下“誓死保卫神圣土”七个大字,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当夜,他率领着手下四十将士,突破重围悄悄摸进了日军指挥部,趁敌人熟睡之际,他们突然发起了进攻,目标就是彼时的日军第三战区指挥部及师团长部,这一夜袭给敌军带来了重创,奠定了我军主动权。   可就在这胜利的喜讯传开后不久,日军的狂轰滥炸也随之展开,报复性地靠近了上高,榴弹如雨点般落在吴尚志的部队周围。   就在这场炮火中,吴尚志的两条小腿都惨遭弹片穿透,鲜血狂涌,尽管鲜血直流,他仍然拒绝了医护人员的截肢建议,坚持继续指挥部队坚守阵地。   直到抗战胜利,这位当年的“敢死队长”才算彻底解甲归田,在随后的军政生涯中,他曾与大名鼎鼎的蒋经国共事一年。   1948年,当时正肆虐的流感疫情让他下定了决心,要为家乡人治愈疾病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于是,他毅然离开军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中医学习和医疗实践当中。   在那之后的数十年,吴尚志像一棵树默默扎根,为家乡人民的健康撑起一片慈荫。   2015年,吴尚志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依旧被这份荣誉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8年4月,吴尚志离世,享年102岁高龄,这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但他矢志不渝为国家和平而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吴尚志的事迹只不过抗战年代的一个缩影,但何其生动,无数同时代的人们,为了捍卫家园、保卫和平,无不拼尽全力。   他们有的逆境求学,立志报效国家,有的投身武林,发愤图强;有的怀才不遇,仍然热血沸腾...... 这些平平凡凡却又不平凡的人,最终汇成了那一股澎湃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