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不起眼的小县城工厂停工一个月,竟能让西方国家苦不堪言那么,这个工厂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可以让欧美国家得看他们的“脸色”呢? 镁不仅是人体细胞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战略资源,镁虽然存在于大自然中,但它几乎不会以纯净的单质状态存在。 直到19世纪初,科学家们才通过电解法成功分离出了纯镁,从那时起,人类对这种神奇金属元素的研究也就拉开了序幕。 在人体内,镁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齿和其他组织细胞中,它对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剧烈运动导致镁元素大量流失后,运动员在比赛前补充镁化合物就成为了一种惯例。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仅用于铝合金制造所需的镁原料,就达到了十几万吨,而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我国一家独挡全球,提供了近十分之一的镁原料供应量,除了汽车行业,在冶金、电子、家电等传统工业领域,镁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 正因如此,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镁材料的进口都十分重视,除了少数几个拥有丰富镁矿资源的国家外,其他国家都需要大量进口镁原料以满足工业需求。 而在这个镁原料出口大国中,我国毫无疑问占据了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丰富的菱镁矿储量,据预测,我国已探明的菱镁矿储量高达35亿吨以上,占全球总储量的近四分之一。凭借这个天然优势,我国的镁材料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着飞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就在2023年4月,全球镁价突然在一夜之间暴涨,这次镁价暴涨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出于自身利益,对国内镁行业进行了改革和管控。 尽管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镁储备,但要想完全不依赖进口镁原料,恐怕还为时尚早,眼下,虽然俄罗斯等国家的镁资源储量也很可观,但其加工产业和出口规模却远远无法与我国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是我国在镁的提炼技术上已经领先于世界。 在我国众多镁产区中,陕西省的府谷县可谓是最为出名,这里生产的镁占据了我国镁产量的一半,更是占据了全球镁产量的四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竟然成为了世界镁业的"一方巨头",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事实上,府谷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镁产业重镇,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府谷县处于陕西、内蒙古和山西三省交界处,周边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白云石等镁原料矿藏,还拥有大量的煤田,为镁的提炼提供了充足的热源。 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府谷的镁产业自然就能一骑绝尘,然而发展到今天,单单依靠资源优势已经远远不够,如何在保证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摆在府谷乃至整个中国镁产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为此,府谷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限电停产整改、配备先进生产设备等,以期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镁的产出效率,这其中就包括了2023年4月份引发全球镁价暴涨的那次为期一个月的限电停产。 尽管这次停产给全球镁市场带来了阵痛,但它的目的却是为了推动镁产业的绿色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产业的转型来说,不过是浪花般的短暂阵痛,而这一次阵痛之后,必将孕育出更加环保、高效的新生产模式。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镁产业版图上,我国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不仅掌握着镁资源的主导权,更拥有着领先世界的提炼技术,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我们完全有能力撬动整个镁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故意遏制镁产业的发展,而是希望在发展中寻求可持续之路,毕竟镁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贪婪地一次性榨干,那将是后患无穷,我们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创新,让镁产业在绿色、高效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巩固住镁产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也才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谨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信息来源:《陕西府谷:不产镁,却成全球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