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和小混混私奔后屡遭家暴,48岁她在房间上吊自尽,林语堂精神崩溃,仅仅5年后,便撒手人寰。 (信息来源:人民网 《《京华烟云》背后的女儿们》 2013年11月07日中国作家网 《“自由婚姻”的幻象:林语堂之女为婚姻自杀》 ) 对一个父亲来说,女儿就是他的心头肉,而对于大文豪林语堂,他的长女林如斯简直就是他的缩影,他把毕生的理想与才情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林语堂是北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散文和小说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又融合了西方现代文学元素,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家庭教育上,林语堂也有自己的一套主张,他鼓励女儿们自由生长,从小就带她们旁听文人雅士的聚会,带她们出国旅行,让她们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他不看重学历,觉得进入社会历练、学习为人处世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熏陶下,林家姐妹个个才华横溢,次女太乙13岁时就和姐妹合著了散文集,17岁独立发表英文小说,后来还担任《读书文摘》中文版的总编辑。 三女相如则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一生发表了70多部学术论著。 林语堂寄予最高期望的,还是他的长女林如斯,林如斯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3岁能背唐诗,7岁就开始写散文和诗歌,洋溢着灵气。 父亲常常跟她谈文学和人生,把自己笔下那个睿智独立的木兰形象投射在女儿身上,然而,林如斯的人生轨迹却渐渐偏离了林语堂为她规划的“木兰”之路。 抗战期间,林如斯投身到救死扶伤的战地医院,在那里与医生汪凯熙相识相恋,情投意合,在父母的撮合下,他们订了婚,谁知道就在婚礼前夕,林如斯突然与一个叫狄克的美国混混私奔了,这让林家上下和未婚夫汪凯熙都无比震惊。 林如斯的叛逆行为,源于她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也源于她对父亲包办婚姻的反抗,但这段自由的爱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相反,婚后生活简直是噩梦一场。 狄克是个十足的混蛋,整日酗酒赌博,对妻子拳脚相加,林如斯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陷入了深深的抑郁,最终,她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林如斯的抑郁症愈演愈烈,生活和工作都一团糟,1971年1月19日,这个昔日聪慧美丽的才女在家中上吊自尽,年仅48岁。 女儿的离世,对林语堂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连连惋惜女儿的非凡才华,更是充满自责,他觉得是自己这个父亲没能引导好女儿,才让她误入歧途,他后悔当初太过迁就女儿的任性,也悔恨自己没能在女儿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援手。 林语堂的次女太乙后来回忆,父亲在姐姐死后一度几次想要轻生,是全家人的悉心照料才让他渡过了难关,然而,女儿之死仿佛带走了林语堂全部的生命力,他的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曾经的风趣幽默荡然无存。 1976年,林语堂在林如斯离世5年后,带着无尽的悲恸离开了这个世界。 天妒英才,红颜薄命,林如斯曾经拥有天赐的才情和一个恩爱的家庭,但命运的捉弄让这个叛逆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的人生,是一出渴求自由与追寻爱的悲剧,她的死,不仅让父亲林语堂痛失爱女,更是让他这个文坛巨匠怅然若失,生命归于荒芜。 透过林如斯的故事,我们也引发了对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的思考,在那个动荡往复的岁月,社会的偏见和经济的桎梏,让许多像林如斯一样有才情有抱负的女性黯然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