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身价400亿的张磊在法国滑雪,刘强东给他连打7个电话只为借7500万美元,张磊听后沉思了片刻却说:“7500万我嫌太少,直接给你一步到位3亿美元吧,若是嫌多就别再来找我了。” 2010年的一个寒冬,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滑雪胜地,张磊正享受着他的上等人生活。这位"赌王"式的亿万富翁正准备穿上高档的滑雪装备,就在此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国内号码。 接通电话后,张磊听到了一个熟悉而又焦虑的声音:"张总,实在是太抱歉打扰您的假期,但我们真的陷入了困境,现金流已经告急……"原来是电商企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求助。 刘强东当时的处境确实雪上加霜。2003年创立的京东曾一度遭遇重重困难,几近破产。尽管后来在刘强东的操盘下渐有起色,但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京东再次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境地。 刘强东在电话里毫不隐瞒地诉说了公司所面临的窘境。为了度过难关,他已经拿出全部家产作为抵押,但仍然资金缺口高达7500万美元,否则京东就真的会彻底破产。 面对这一巨额资金缺口,刘强东只有寄望于张磊这位"大鳄"出手相救了。张磊与刘强东有过一面之缘,多年前刘强东曾拜访过他在香港的办公室。尽管当时只是一次短暂会面,但张磊对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话那头,张磊沉默了片刻,开始盘算这笔投资的利弊。根据他的判断,京东虽然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它所处的电商行业确实是一片蓝海。况且,创始人刘强东年轻有为、充满干劲,公司的管理层实力雄厚。 作为一名老到的投资人,张磊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他反复权衡利弊后,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张磊打回了电话,对刘强东说:"听完你的诉说,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处境。7500万美元显然是最后的救命钱,但问题的严重程度应该远不止如此。所以,我决定拿出3个亿美元,期望这笔资金能帮京东彻底解燃眉之急。" 说实话,当时的刘强东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3亿美元?这可是3倍于他最初想象的资金需求!更何况,张磊竟然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事后,张磊解释说,他之所以一口气就拿出3亿美元,是因为深思熟虑后认为,7500万对于扭转京东的处境来说,根本是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有识之士,他看重的是刘强东团队的决心和电商行业的巨大潜力。因此,既然要下注,就要一次投足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磊的大手笔出乎了刘强东的意料,但也坚定了他扭转乾坤的信心。就这样,两个商界巨鳄彼此迎然而合,最终携手推动了京东的成功。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磊的眼光是那样地敏锐和超前。他出手3亿美元救助的不仅仅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商企业,更像是为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随着京东的稳步崛起,那3亿美元已沉渣生金,预计未来的收益甚至可能达到300亿美元。这对于张磊这样的"浑水摸鱼"高手来说,无疑是笔不错的投资回报。 不过,更令张磊欣喜的是,他与刘强东的合作远不止于一锤子买卖。这一次将两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后,张磊也成为了京东的重要股东和董事会成员,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两人之间,也渐渐建立起了相见恨晚的革命情谊。正如刘强东后来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没有张总的那通电话和支持,京东很可能就肉啦邦邦地完蛋了。他不仅是我的贵人,更是京东的恩人。" 然而,在成功的路上,京东也曾遇到过一个令人咋舌的"拦路虎"——这就是腾讯公司。 2014年,腾讯虎视眈眈,就想一锤子把京东纳入旗下。作为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两大巨头,若是腾讯能成功收购京东,将在商业版图上占得先机。 面对腾讯的"贼心不死"式的收购诉求,刘强东当仁不让,绝不轻易低头。就在僵持不下之际,张磊及时伸出了"橄榄枝"。 经过他的斡旬调解,腾讯与京东达成了合作共赢的协议,腾讯取得了京东约5%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双方在业务发展上相互支持、共享资源。 回顾京东的发家史,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在商业版图这般纷乱的战场,成功也离不开"人和"的助力。 张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位"赌王"及时伸出援手,即使刘强东再有决心,单凭京东自身也难以存活。而张磊则如同发现宝玉的"伯乐"一般,洞悉了京东的潜力,帮助它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天时、地利等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遇上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又怎会成就如此辉煌? 商场如战场,成败实则源于方方面面。唯有机缘、资源、能力等多种因素合力配之时,方能最终赢得腾挪之战。张磊和刘强东的故事,不正是这一道理的最好注脚吗? (主要信源:央视网《遇见大咖—张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