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也是唯一个参与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的科学家,钱学森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也是唯一个参与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的科学家,钱学森评价他可以顶两个自己,为了回国,他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半生的成果,然而他却英年早逝,堪称中国科学界的意难平,他就是郭永怀。   (信息来源:2019-04-09 上观新闻 《飞机失事,绝密文件完好无损,只因他的这个动作..》 2021-12-24 澎湃新闻 《学党史 | 得知他殉职的消息,周恩来总理失声痛哭……》  )     在那个年代,每每看到朝阳升起,郭永怀的内心总会被一阵悲凉包裹。朝阳不啻昭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可是对他而言,它比夕阳更令人心酸,因为那预示着,他又将远离妻女,去献身于一个需要他呕心沥血的国家重任。   郭永怀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但个人的智力和刻苦却是出类拔萃,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自力更生的韧劲,他一步步攀上了学术的高峰,最终成为了世界顶尖的气体动力学家,堪称“一人顶两个钱学森”。   1956年,郭永怀的杰出成就赢得了美国人的高度赏识,他不仅获得了高薪的工作,就连绿卡也是唾手可得,可是,大洋彼岸祖国的呼唤终让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他毅然拒绝了美方的诱惑,携全部心血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郭永怀为国家的导弹、卫星等尖端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老天爷似乎嫌他贡献还不够大,在1959年又给了他一个新的重任。   那一年,中苏交恶,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了向中国提供核武器数据的承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陷入了迷茫的困境,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钱学森力荐郭永怀挺身而出,钱老不仅夸赞郭永怀精通航空动力学,更是爆炸力学的专家,胜任支援核武器研制的重任。   于是,郭永怀临危受命,与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并肩作战,成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三大支柱力量,从此,他开启了“半地下”的生活,长期驻扎在偏僻的核试验基地。   青海无人区的环境是如此艰苦,就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很匮乏,试验场地常常在室外,戈壁滩上根本没什么遮挡,参试人员不得不穿上羊皮制成的空军地勤服抵御严寒。   可是,设计这身地勤服的人显然没考虑到郭永怀这样瘦高个,于是他只能在风雪肆虐中裹着一件单薄的大衣,全身冷得发抖。   即便如此,郭永怀从未对这艰苦环境有过半句怨言,在场外的试验中,他往往需要站立一整天,却只能就着冰冻的馒头和咸菜充饥,即使回到基地也已是深夜,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工作,国家的重任高于一切,对他而言更是如此。   可是,国家利益的优先对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代价,为了赶赴各地的试验场,他经常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会消失若干月而不辞而别。   妻子李佩由此愤而剪碎了全家福,女儿郭芹在内蒙古插队时曾给他写信求救,希望他能买双过冬的布鞋寄过来,但最终却石沉大海。   就这样,一家三口彼此渐行渐远,仿佛已不复是一家人,不过,最终李佩还是释然了,当她从人民大会堂领取到郭永怀“两弹一星”纯金奖章时,终于明白丈夫是为了多么崇高的事业而奋斗。   1968年12月,当热核武器研制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郭永怀不得不采取一条捷径,为了及时赶到北京开会,他决定乘飞机返回,但遗憾的是,周总理曾明确叮嘱过,科学家们切勿乘坐安全系数低的民航客机。   那天夜里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正在降落时,飞机偏离了跑道,飞行员焦急地将机身拔高,却未料到机身一下子失去了控制,笔挺着朝地面坠落。   这一击,毁掉了一切,只有1人重伤生还,包括郭永怀在内的所有人全部遇难,绝望之际,人们发现郭永怀和另一名科学家死死抱着一只公文包。   原来,即便生命垂危,他依然惦念着如何保护最新的研究资料,临终前,他的呼喊是“快拿我的公文包”。   人们艰难将两具遗体分开,公文包中的绝密资料确实完好无损,当这个消息传到周总理耳中,他禁不住潸然泪下。   郭永怀的离世无疑是国家和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最终,党和政府无比慷慨地授予了他“两弹一星功勋烈士”的崇高荣誉,以此表彰他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的非凡贡献和视死如归的忘我精神。   郭永怀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依然能够感受到先贤们的赤诚初心和不懈追求,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只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