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今日感悟# 中国证监会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全市场转融券余额340亿元,较2月6日政策发布时下降536亿元,降幅61%,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转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0.05%。 可见,转融券在整个市场的市值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奇怪的是,为了这0.05%的占比,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 关于转融通的制度规定交易机制,在一年之内连续修改七次之多,被称之为部门规章打补丁状元。 更加离奇的是,在证监会出台的落实新国九条的相关制度中,还特别对转融通突出做了强调。 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其中第13条规定,持续完善交易机制。评估优化科创板、北交所做市商机制,进一步促进市场化便利化,提高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效率。完善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相关规则。主要是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 就是说,突然就会增加,注意些就行了。转融通不可能取消。 看来,这转融通确实成了中国股市的一朵傲立雪中的奇葩,生命力极其顽强。 我们不否认证监会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高度重视。证监会今年至少已经三次表态,大致含义完全相同:我国目前有2.2亿股民,超七亿的基民,市场运行事关上亿家庭、工商百业!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强他们安全感、获得感! 问题是,我国股市99%的投资者是中小投资者。转融通融券与股指期货期权的限定条款一样,禁止中小投资者参与,甚至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 谁能指教一下,这其中蕴藏的是什么非凡无比的高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