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双枪李林被日军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怀孕3个月的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 (信息来源:2009-08-10 中国青年报 《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 )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她出生在福建尤溪县的一个贫苦农家。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摧毁女孩的意志,反而磨砺出一颗纯洁坚强的心。 幼年时期,李林有幸被华侨领养,远渡重洋来到印度尼西亚,南洋的阳光滋养着少女的身心,然而骨子里,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14岁那年,怀着满心热忱,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考入厦门集美学校,自此,人生轨迹彻底转变,爱国之花在心中悄然绽放。 18岁,正是女孩最美好的年华,李林却毅然立下铮铮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娇弱的身躯,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有人不解,为何一介弱女子要与男儿争? 李林意气风发地说:“都吃一样的饭,他们练十天,我练二十天。我可不想拖后腿,当什么俘虏!”皇天不负苦心人,堪称女中豪杰的李林,骑射不凡,能使双枪,被誉为“双枪女骑士”。 她带领游击队驰骋沙场,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后来她得了一匹良驹,别人羡慕不已,她却笑言:“小鬼子的马,不抢白不抢!我凭一身本事,怎能辜负这神骏!” 1936年的寒冬,北平学子奋起抗争,警察的皮鞭抽打在年轻的躯体上,却激起了全城的愤怒浪潮。 率先吹响冲锋号的,正是高擎大旗的李林。面对恶警的凶残镇压,这个娇小的女生誓与血染的旗帜共存亡,她对战友们说:“倘若我倒下,你们一定接过旗帜,永不让它落地!”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惨烈的死亡,而更多人,因此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盛年多难,抗战烽火遍地,物资的匮乏,令酷爱骏马的李林只能望马兴叹,但她从未消沉,反而化悲愤为力量,率领部下直捣虎穴,一举缴获日寇战马!自此,李林成了名副其实的“马背英雄”,她纵马驰骋,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可谁曾料想,造化弄人,天妒英才,1940年4月,怀着身孕的李林,仍旧冲锋陷阵,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她选择了孤军奋战,即便遍体鳞伤,仍然击毙六名日军,直到最后一颗子弹,她也没有射向敌人,而是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多么悲壮,又令人动容!连日军头目也禁不住动容,扼腕长叹。 李林的血衣,辗转送到延安,中共中央妇委和晋西北党委的悼词,饱含着对这位女英雄发自内心的敬意,她是铮铮铁骨的楷模,是为国捐躯的代表,必将永垂青史! 如今,硝烟散尽,但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翻开抗战史,我们总能找到李林的身影,手握钢枪,身骑战马,浴血疆场,无数志士仁人闻其事迹,无不潸然泪下,愈发坚定革命的决心。 正是无数个像李林一样的人,在烽火岁月里,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他们或许没有倾国的才华,没有盖世的武功,有的只是滚烫的赤子之心,一腔热血,洒在华夏大地上,新中国,由他们的鲜血凝结而成。 2009年,当李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功勋模范人物”时,其实不只是对她个人的褒奖,更是对所有抗战英烈的告慰,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铭记:是他们,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