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并用手蘸着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写下7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信息来源:郑州日报 《腰斩和一桩科考案》 ) 俞鸿图,一个寒门学子,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努力,终于在康熙五十一年的科举中金榜题名,从此步入仕途,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任上多次上书弹劾贪官污吏,受到士林的交口称赞。 俞鸿图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雍正即位之初,面临诸多朝政困局,在一次朝会上,雍正的八弟联合一些大臣,想要对雍正发难,逼其交出更多实权。 关键时刻,俞鸿图挺身而出力挺新君,以犀利的言辞驳斥了反对者,维护了雍正的尊严,雍正见俞鸿图忠心耿耿,遂委以重任,令其担任河南学政,主持当地的科举考试。 河南学政,可谓是清廉考官的代名词,在位期间,俞鸿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严格遵守考试规程,杜绝任何舞弊行为。 然而,在雍正十年的一次乡试中,俞鸿图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他带着自己新娶的小妾一同前往考场。 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成了俞鸿图的“软肋”,原来,小妾看中了科举舞弊的巨大利益,暗中勾结奸夫,贿赂俞鸿图的随从,偷走了试题,高价卖给考生,俞鸿图对妻子的所作所为浑然不知,还沉浸在两人的蜜月期中。 就这样,在金钱的诱惑下,连街边的戏子都能名列前茅,考场上到处都是人们的哗然议论,王士俊巡抚一查,真相大白,俞鸿图百口莫辩,只得认罪伏法,消息不胫而走,终于惊动了雍正帝。 在雍正的心目中,俞鸿图一直是廉洁奉公的化身,如今却干出这等丑事,着实令他愤怒不已,雍正当即下旨,改俞鸿图死罪,处以极刑腰斩,雍正还特意安排俞鸿图的亲家邹士恒担任监斩官,或许是想让这种惩戒更加深入骨髓吧。 腰斩,是一种残酷至极的刑罚,受刑者被从腰部斩断,但并不立即毙命,而是在剧痛中煎熬数小时方才咽气。 往常,死囚家属会设法打点刽子手,让他们痛快些,以减少亲人的痛苦,但邹士恒怕惹祸上身,并未提前告知俞鸿图真实的判决结果,直到行刑当日,俞家才知晓真相,然而一切都已太晚。 行刑那日,武昌城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想一睹廉吏伏法的场面。 俞鸿图双目通红,神情淡漠,当利剑落下的那一刻,他瞬间被剧痛淹没,鲜血四溅,惨叫不止。 但这位坚强的男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他凭着最后一丝力气,在泥土中蘸着自己的鲜血,一笔一划,写下了“惨”字,一连七个,用这种怵目惊心的方式控诉着不公的命运。 俞鸿图的惨状令在场者无不动容,一个清官,半生努力,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邹士恒在奏折中,如实向雍正描述了俞鸿图的遗容,雍正阅毕,泪流满面,他似乎意识到,也许俞鸿图并不该承受这样的酷刑。 俞鸿图用生命写下的那七个“惨”字,敲打着雍正的心扉,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恻隐之心,不久,雍正下旨,废除了腰斩酷刑,俞鸿图成为了古代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处死的人。 然而,俞鸿图的不幸遭遇并未就此终结,腰斩的残忍在朝野上下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很多士大夫纷纷上书,为俞鸿图鸣不平,他们认为,纵使俞鸿图有错在先,也不至于承担如此严苛的后果。 文人骚客也纷纷泼墨,在诗文中抒发对俞鸿图的同情,社会舆论的力量,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雍正废除酷刑的决定。 历史是无情的,却常常带着惊人的相似,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俞鸿图的故事,依然能够从中汲取教训,权力的滥用,贪欲的泛滥,不仅毁掉一个正直的灵魂,也将整个社会推向深渊,我们要以俞鸿图为鉴,时刻警醒,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