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猫腻?1994年,美国药商放弃数百亿利润,将乙肝疫苗研发技术以超低价转让给中国,这到底是另有所图还是大爱无疆? 在上个世纪,一种名为乙肝病毒的隐形杀手,扰乱了整个世界,它以肝脏为攻击目标,侵蚀人们的健康,甚至夺去生命。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这场乙肝疫情中伤亡惨重,据统计当时中国的乙肝患者人数高达上亿,乙肝更是仅次于癌症,成为国人死亡的第二大杀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制乙肝疫苗刻不容缓。 新生儿由于免疫力较弱,极易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不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他们的生命健康就将受到严重威胁,可当时中国并未完全掌握乙肝疫苗的生产技术,1973年陶其敏团队研制出了第一代疫苗,但存在产量低、价格高昂等诸多缺陷,普通民众根本无力购买。 眼见乙肝病毒正在大量夺走新生儿的生命,中国不得不寄希望于国外先进的乙肝疫苗技术,恰逢这时,美国默克制药公司传来重大喜讯:他们研发出了可大规模生产的乙肝疫苗。 默克公司的乙肝疫苗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76年,在乙肝病毒肆虐的背景下,公司决定启动相关研究项目。 然而,由于利润问题,多家制药公司纷纷放弃,默克公司内部也曾一度有过放弃的声音,最终,在研发主任罗伊的坚持下,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日复一日的实验和探索,在遇到重重困难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个个突破,1980年,默克公司终于研制出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但随后人们开始质疑疫苗的安全性,为消除这一顾虑,罗伊找到重组DNA技术专家寻求帮助,经过多方努力,1986年,真正的乙肝疫苗终于问世。 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中国政府当机立断,派出代表团前往美国与默克公司商谈乙肝疫苗的购买事宜,一切看似就要尘埃落定,但双方在价格问题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默克公司开出的价格是100美元3针,这在美国市场上属于正常水平,然而代表团坦言,中国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根本负担不起这一昂贵的价格。 双方就价格问题进行了多次艰苦的谈判,默克公司也做出了最大让步,但中方仍无力承受,就在谈判陷入僵局,大批新生儿生命悬于一线之际,罗伊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以700万美元的低价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 作为默克公司总裁,罗伊有足够的权力作出这一决策,然而这个决定无疑引发了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声音,毕竟即便是转让技术,700万美元的价格也不够支付培训和指导中方技术人员的费用,根本无利可图。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罗伊坚定地表示:"医学是为了救死扶伤,而不是为了利润。"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乙肝病毒正在大量夺走中国新生儿的生命,而默克公司拥有挽救他们的能力,只要中国能够自主生产出低价疫苗,就能让更多家庭承担得起,从而拯救无数鲜活的生命。 罗伊发自内心的呼吁最终打动了公司高层,在他的据理力争下,默克公司不仅同意了技术转让,还为中国提供了额外的补助金,用于支付技术培训和指导的费用。 1991年,中方科研人员来到默克公司,接受了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两年后,他们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仅仅几年时间,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就下降了90%,数千万新生命得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罗伊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将"造福人类"的崇高理念贯彻到了底。 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医院,只要有新生儿出生,医护人员就会在24小时内为其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罗伊和默克公司当年的伟大决策。 正如罗伊所说:"50年后,中国将彻底根除乙肝疾病。"这不仅是一个承诺,更是对中国孩子们的祝福。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但罗伊的大爱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世代相传,他用行动诠释了医学的初心和使命,将永远被铭记和歌颂。 (信息来源:《这家全球知名药企带来一个26年前的小药瓶,当年,正是它让中国儿童不再受乙肝威胁》——新民晚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