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认为,根据DNA结构显示,黑人是未进化人种,智力低下。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他即使被剥夺了最后一个头衔,直到90岁也不改初衷。那么,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吗? "基因上,黑人比白人更低能,可能并不是完全进化了。"这番争议性的言论,竟然是出自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之口。 作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巨匠,他为什么会如此轻率地评论一个种族的智力问题? 这明显是对黑人族裔的一种公开歧视和侮辱。 一时间,沃森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人谴责他的种族歧视观点。 詹姆斯·沃森192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家境不错,父亲是一位企业家,母亲则是语言学家。从小,沃森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1年,13岁的他就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生物学。1947年,他以19岁的年龄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他拿到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 沃森在丹麦和英国等地进行噬菌体(病毒感染细菌)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1953年,他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合作,成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堪称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1962年,沃森因这一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来,他加入哈佛大学任教,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一切看似太过美好,直到2007年,沃森在比利时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 当时一名与会者问及:"有何办法能使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沃森竟开口说:"基因上,黑人确实比白人更低能,我们不应该认为全部的人类都是平等和完全进化的。我认为,世界上应该停止给予那些较低智力水平人群过多的生育率。" 这番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言论,瞬间在现场引发强烈反弹。与会者纷纷离场,并向会议主办方严正抗议。 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在美国、加拿大等多国掀起了抗议浪潮。 来自民众、学术界、政界的谴责声不绝于耳。哈佛大学也公开声明,沃森的行为是无法容忍的种族歧视。 很快,沃森就为此承受了严重的后果。包括哈佛大学在内,多所大学与他解除了一切合作关系。 科研经费支持也被陆续中止,他的私人基因公司更是几近破产。人们普遍认为,这位曾经的科学巨匠因一时言辞失当,已经彻底失去了信誉和威望。 令外界更加失望的是,沃森并没有为自己的言论道歉,反而一直对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 在2007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我从未否认过黑人的局部群体具有与白人同等的智力水平。但综合来看,目前的基因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我所言非歧视,而是基于科学事实。" 面对如此强硬的态度,人们更加不齿。除了学术界持续的声讨,沃森的职业生涯更是受到重创。 哈佛大学最终与他解除了最后一丝雇佣关系,相关科研机构也全面将他除名。仅仅因为一次过激的言论,曾经的科学泰斗一朝失势,状似昨日黄花。 不过就在去年,这件事又出现了一个插曲。一个常青藤高校联盟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沃森生平的纪录片,向他征求了大量采访内容。 可到了制作的最后阶段,沃森再度重复了类似言论。 面对镜头,他毫不掩饰地表示:"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应该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编导们不得不删减了这一段极具争议的片段,以免影片公映后再度引起舆论风波。 面对沃森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谬误和偏颇之处。 种族歧视从来就是一种非常不科学和不人道的做法,违背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沃森显然是将科学研究与个人主观判断混为一谈了。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基因与智力之间确有一定关系,但绝非决定性因素。环境和教育水平对人类智力发展的影响才是最为关键。 沃森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地把白人和黑人对比,得出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公然贬低黑人的智力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和有失偏颇的行为。 我们应当谴责沃森的种族主义言论,因为它伤害了人类基本的尊严。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利。科 学研究永远不应被滥用于违背人道主义的目的,扭曲事实真相。因此,批判沃森就是在为科学正名,这是我们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信息来源:《DNA之父沃森因种族歧视遭美国学术界放逐:固执己见十多年》——澎湃新闻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