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乾隆真迹被专家17万买下,转手卖出8700万,法院判决让人无奈

北纬的咖啡豆 2025-03-28 14:28:01

小时候网络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电视上那些经典节目就成了唯一的消遣项目,尤其是有些鉴宝类的节目,更是抓住了眼球。

在2009年的时候,郑州的朱先生也成为了鉴宝迷,他想起来自己有一幅据说是乾隆真迹的传家宝,所以就找上节目想要一探真假。

可是没想到一个专家“半路截胡”,将自己的“赝品”以17万的高价买走。

本来朱先生还以为是自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可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自己的“赝品”居然被人卖出了8700万的天价,此时的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是被骗了。

事情闹上法庭后,竟发现这位所谓的鉴宝专家居然身份也有假,到底怎么回事?

故事得从一位叫朱先生的藏友说起,朱先生那可是个资深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家里的宝贝虽说算不上堆积如山,但也有不少让他引以为傲的藏品。

有一天朱先生在整理自家藏品时,目光落在了一幅古画上,这幅画来历可不简单,据说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一直被许家视为珍宝。

朱先生平日里就对这幅画十分好奇,总琢磨着这画到底有多大价值,正好当时社会上鉴宝节目特别火,各种鉴宝活动也层出不穷,朱先生就想着,找个靠谱的专家给看看,说不定这画还真是个宝贝呢。

经过多方打听,朱先生得知有一位在收藏界颇有名气的鉴宝专家,名叫刘岩,刘岩在业内那是“声名远扬”,经常出现在各种鉴宝节目中,被很多藏友视为权威,朱先生满心欢喜地带着这幅画找到了刘岩,希望他能给掌掌眼。

刘岩见到这幅画后,一开始还装模作样地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告诉朱先生,这幅画看着像是一幅仿品,不值什么钱,顶多也就值个一两万。

朱先生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原本满满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毕竟这画在自家传了这么多年,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仿品。

可刘岩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在这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宝贝没见过,这画肯定是仿的,让朱先生别抱太大希望。

就在朱先生满心失落的时候,刘岩话锋一转说自己认识一个朋友,对这类仿品还有点兴趣,愿意出17万把这幅画买下来。

朱先生心想,虽然这画不是真迹,但能卖17万,也比放在家里当个普通物件强,而且刘岩在业内的地位摆在那儿,他说的话,朱先生多少还是有些相信的,于是在刘岩的一番劝说下,朱先生最终咬咬牙,同意以17万的价格把这幅画卖给了刘岩介绍的买家。?

交易完成后,朱先生心里虽说还有些遗憾,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脚刚把画卖出去,后脚就发生了一件让他震惊到无法呼吸的事情。

没过多久朱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一则拍卖会的消息,在那场拍卖会上,一幅乾隆时期的真迹拍出了高达8700万的天价!朱先生好奇地看了看那幅画的照片,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幅画竟然就是自己不久前以 17 万卖掉的那幅!

朱先生瞬间感觉天旋地转,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心想自己卖掉的明明是一幅仿品,怎么会变成乾隆真迹,还拍出了这么高的价格?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朱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他觉得自己肯定是被刘岩给骗了,于是他决定要讨回公道,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朱先生开始四处打听刘岩的消息,还联系了一些同样爱好收藏的朋友,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们。

朋友们听了之后,都觉得这件事太蹊跷,纷纷帮着朱先生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建议下,朱先生决定先收集证据,然后向警方报案。?

他们觉得刘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误导了他们对画作价值的判断,从而使这幅乾隆真迹被低价骗走。?

朱先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刘岩当初鉴定这幅画时的视频资料,还有交易时的一些凭证,他发现刘岩在鉴定这幅画时,故意隐瞒了画的真实价值,还联合所谓的“买家”,演了一出双簧,骗走了自己的宝贝。

有了这些证据,朱先生信心满满地来到了警察局,向警方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提交了收集到的证据,警方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立刻展开了调查。?

2012年8月,他们以贵重收藏品被骗卖为由,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撤销他们与刘岩、程功之间的买卖合同,并追回家传的《嵩阳汉柏图》,至此这起鉴宝骗局正式进入司法程序,一场激烈的法庭较量拉开了帷幕。?

案件受理后,法庭上的交锋可谓异常激烈,朱先生作为原告,详细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强调刘岩作为专业的鉴宝专家,在鉴定过程中存在故意误导行为。

刘岩先是贬低画作价值,声称其并非乾隆真迹,只值几万元,而后又积极帮忙寻找买家,最终促成了这笔低价交易,而在得知画作被高价拍卖后,他们有理由相信刘岩与买家之间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的勾结,目的就是骗取他们的珍贵藏品。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朱先生还提供了一系列证据,包括当时鉴宝现场的记录、与刘岩沟通的相关信息,以及后续发现画作被高价拍卖的证据材料等。?

刘岩作为被告,面对朱先生的指控自然是极力否认,他表示当时鉴定时间紧迫,自己只说画是“老东西”,从未明确表示画是假的,更没有对画作进行估价。

对于朱先生所说的在价格上从中斡旋一事,刘岩辩解说,是朱先生主动请他帮忙找买家,自己只是介绍了买家程功,至于双方如何交易,自己从未介入。

随着案件审理的深入,一个意外的情况浮出水面,这也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朱先生在搜集关于刘岩的资料时,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鉴定师,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莞。

这两人长相不同,但简历却基本一致,这一发现让朱先生不由得怀疑,自己当初遇到的到底是不是真专家,这是否也是整个骗局的一部分呢??

为了弄清楚事实真相,法庭对两位“刘岩”的资质展开了详细调查,“北刘岩”,1957年10月12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商学院,师从徐邦达、刘久庵、耿宝昌等业内知名大家,先后在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等单位从事文物鉴定征集工作,还在国家文物局参与过文物编目工作,并且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物鉴定课程班的特聘教授,曾担任瀚海等国内顶级拍卖公司的顾问。

中央电视台也为其出具证明,证实其是《寻宝》节目聘请的唯一名为“刘岩”的专家,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也予以佐证。?

而“南刘岩”,汉族,1960年2月9日出生,自称清华大学文博高级研究生,少年时曾师从黄胄学习绘画,对外身份是国家劳动部注册鉴定师、北京文博苑收藏品鉴定中心副研究员等。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北京文博苑收藏品鉴定中心的前身是一家经营化妆品的铺面,文化部设立的是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而非“市场发展中心”,且2011年8月该中心已撤销,在其专家名单中也没有刘岩的姓名,由此可见“南刘岩”的资质存在诸多疑点。

在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案件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整件事情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所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朱先生并没有得到赔偿,刘岩也没有被惩罚。

如今距离这件真假文物的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有网友爆料假刘岩早就远赴香港,在那边依旧从事着老本行。

像这类的事情肯定不止朱先生一个人经历过,大家也经常能在网上刷到类似的事情,因为这行确实水很深,所以奉劝还是走正规渠道,不要贪图小便宜反而被骗。

参考来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