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女兵谢楠因私自开枪为牺牲的战友送行,遭到开除,20年后,谢楠归来,用957朵玫瑰花铺满整个烈士陵园,上演一场感人至深的战友情。 谢楠出生于贵州六盘水的军人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从小就教导女儿要懂得报效国家,坚韧不拔,当她高中毕业后,谢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并被分配到昆明军区14军服役。 入伍半年后的1984年4月,情况骤然升级,昆明军区14军118团接到上级命令,要奔赴中越边境的老山一线,负责收复该地区。 作为部队的卫生员,谢楠也随同前去,担负起救治伤员的重任,出征前,为了不让亲人担心,谢楠和战友们给家人写了信,只说是去参加半年的训练,并将有一段时间无法取得联系。 抵达前线后,谢楠才真正领教到了战争的残酷,炮火纷飞,硝烟弥漫,鲜血和残肢遍地,但很快,她就被工作的繁重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断有伤员被抬下阵地。 每每见到这些血肉模糊的战友,谢楠的内心都在滴血,但她不得不硬起心肠,坚强地为他们治疗,前线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没有手术台,只能用普通桌子代替,而且药品和医疗设备也严重匮乏,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们英勇殉国。 作为一名战地护士,谢楠无时无刻不在见证生命的可贵,她努力挽救着每一个伤员的生命,希望让他们能够活着,最终凯旋而归。 当时谢楠的战友赵勇曾向她借钱买收音机,谢楠却没能满足他的心愿,赵勇牺牲后,谢楠悔恨万分,在一次低落的夜晚,她拔枪朝天空狂射,震耳的枪声在烈士陵园内久久回荡。 这一举动无疑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上级很快做出了处分:取消谢楠的战功,撤销她的入党资格,并要求她立即复员回家。 就这样,谢楠戛然而止了她短暂的军旅生涯,带着万千无奈和悲痛,踏上了回乡之路,沿途,她时刻注视着越来越远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对自己发誓再也不会来这里了。 但命运往往是反复无常的,复员后,谢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多年来,她刻意回避了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把从前的经历深深埋藏在心底,她再也不愿提及。 直到2002年11月22日,一个相同的梦境开始频繁出现,梦中总有一个人影,头上全是血,身上湿透了,嘴里不停地呼唤:"楠姐,我太饿了、太冷了……" 每每从梦中惊醒,赵勇的模样便清晰地浮现在谢楠的脑海中,她意识到,是时候回到麻栗坡看望那些阵亡的战友了。 2003年1月26日午夜,谢楠独自一人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从前对坟墓有着恐惧感的她此刻却出奇地平静,就像是在看望亲人一般,她用手中的打火机照亮957座墓碑,找到了赵勇的墓前。 谢楠为他献上鲜花和美酒,轻声对赵勇说:"赵勇,姐来看你了……"这份迟来的歉意,仿佛卸下了她内心的重担。 第二年清明时节,谢楠再次来到烈士陵园,这一次她带来了957朵代表青春的红色玫瑰,插在每位阵亡战士的墓碑前,她深知这些英勇的人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那样年轻,玫瑰正是献给这些可爱战士最美好的祭奠。 谢楠想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值得世上最美丽的花朵,在那之后,谢楠一发不可收拾,她在2003年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北京的工作,举家迁往了昆明,在那里开办了一家茶社——"老兵之家"。 茶社的名字寓意深远,这里将成为谢楠和那些老兵们最后的家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诉说彼此的战争经历,谢楠在老兵们的支持下,还建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以寻找烈士家属,资助那些缺钱无法来陵园扫墓的家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那些沉沉英雄们铺就一条回家的路。 几年来,谢楠每年都会组织老兵和烈属们在清明时来到麻栗坡祭扫,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来过多少次了,但她觉得,无论多少次都不够。 多年来,谢楠始终热衷于为牺牲的战友们建立纪念,每年清明时节,她都会为陵园里的957位烈士献上鲜花和美酒,希望以此哀悼英烈、缅怀先烈。 战友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他们的事迹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奋勇拼搏、珍惜当下。 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只有时时想着先烈的牺牲,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眼下的和平日子,这不仅是谢楠的感悟,更是她用行动为之践行的一生追求。 信息来源:红色文化网2017.12.24真实的“芳华”在这里:女兵谢楠的老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