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军王牌狙击手“幽灵”呯的一枪,射向对面阵地的战士,战士身子一斜,伸着双手,人直挺挺摔倒在战壕里,20分钟后,“幽灵”突然发现露出头的战士,两声枪响,没想到,“幽灵”竟一头栽在地上。 (信息来源 :2022-07-07 解放军报 ——《党史青年说|他创造出志愿军狙击杀敌最高纪录》 ) 在上甘岭的炮火硝烟中,一个来自江苏兴化的农家子弟,用一支没有瞄准镜的步枪,谱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他就是志愿军战斗英雄张桃芳,一个为和平正义而战的传奇狙击手。 张桃芳的故事,要从他的童年说起,在江苏兴化一个普通的农村,张桃芳和许多农家孩子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然而,小张桃芳心中,却始终怀揣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受爷爷的影响,他自幼酷爱枪支,常常幻想自己能像爷爷一样,用一支枪守卫家园、保家卫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中国东北边境,激起了张桃芳心中的愤怒,他毅然告别家人,告别牧童的短笛,投笔从戎,奔赴朝鲜前线。 初到战场的张桃芳,面对陌生的武器——苏制莫辛纳甘步枪,一时间有些不习惯,这和他熟悉的土枪完全不同,射击姿势标准,后坐力强,连射击都打不准了,但张桃芳没有气馁,凭着一股倔强的韧劲,开启了与这支新枪的不解情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训练,张桃芳掌握了莫辛纳甘步枪的射击技巧,成为志愿军狙击小组的一员。 他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射击要领:打上山的敌人,要瞄准脑袋,打下山的敌人,要瞄准脚底,即便有山地、风速等因素影响,张桃芳也能准确计算弹道,百发百中。 1952年深秋,张桃芳所在部队奉命守卫上甘岭阵地,此时,美军调来装备精良的狙击手,对志愿军阵地进行骚扰,威胁着战士们的安全,年仅21岁的张桃芳,主动请缨,要与敌军狙击手一决高下。 一天,张桃芳刚刚爬上阵地,几发子弹就贴着他的头皮飞过,原来,是美军的“幽灵”狙击手在叫阵,张桃芳沉住气,悄悄移动阵位,寻找敌人的破绽。 几个回合下来,张桃芳发现,每次“幽灵”射击后,都要稍稍抬头观察战果,就在“幽灵”再次露头的刹那,张桃芳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终结了“幽灵”的性命。 32天里,张桃芳与敌军狙击手斗智斗勇,他们都是各自阵营中的佼佼者,拼的是技术,拼的是意志。 最终,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敌214名,创造了志愿军狙击战的奇迹,美军战俘望而生畏,称他为“死神”,说只要他的枪一响,肯定有人去见上帝。 血战三年,张桃芳所使用的那支战友般的莫辛纳甘,射出的每一发子弹,都饱含着保家卫国的赤诚,都在捍卫着和平与正义。 它虽然没有先进的瞄准镜,长度也不过1米,却让世界见证了一个中国军人的非凡勇气,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张桃芳一样的志愿军战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 今天,当我们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依然能看到张桃芳的这支“神枪”,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它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诉说着一代军人的爱国丹心,它虽已褪去战火的硝烟,却永远铭刻着正义必胜的信念。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向张桃芳等革命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他们的精神,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