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娶江西女人?江西女子曾发文说自己快要崩溃了!结婚8年一直在还贷中,当年结婚时,爸妈要了68万彩礼,一分陪嫁没有。而这68万彩礼,全部留在了娘家。丈夫全家东拼西凑,向亲友借了不少才凑够这68万。 江西农村家庭的刘红梅是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学生,曾经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但就在不久前,她的梦想被一笔高昂的彩礼夺走,生活陷入了困境。 2018年,刘红梅通过相亲认识了未婚夫余先生。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余先生的家人便开始筹备彩礼。 让刘红梅没有想到的是,刘家提出了68万元的彩礼要求,金额之高是她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68万元彩礼无疑是一笔天价,余家根本无力承担。但为了相亲成婚,余家只能艰难筹措,最终借贷加攒下了这笔钱,付给了刘红梅的父母。 在舆论的压力下,刘红梅父母在婚礼现场曾表示,此钱将全数作为女儿的嫁妆。但事与愿违,婚后刘红梅发现,父母早已将68万元彩礼据为己有,她和丈夫只能打工还债,每月还款3000多元。 就在刘红梅一度陷入绝望之时,她的丈夫终于吐露了实情——当初他们夫妻俩都被蒙在鼓里,那68万元压根就是他们自己的债务,而非真正的彩礼。这无疑彻底击垮了刘红梅的内心。 但更令人心寒的是,得知真相后,刘红梅回到老家,希望父母能归还那笔被冠以"彩礼"名义的钱财。但她的父母却视钱如命,断然拒绝。在坚持不果后,刘红梅只能无奈地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刘红梅的遭遇,引发了全社会对高额彩礼现象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其实,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天价彩礼事件并非个案。 比如2018年,四川一新娘家为女儿要价138万彩礼,新郎家欠下高额债务;再如2019年,山西一个农村小伙要给另一半50万彩礼,他痛哭称缴纳这笔彩礼不啻"断子绝孙"。这种让人心寒的案例不胜枚举。 这背后,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传统观念和腐朽思想仍在延续,比如重男轻女、将女儿视为商品买卖的旧思维。对于刘红梅的父母来说,68万元等同于卖掉女儿的代价,钱到手就理所应当地据为己有。 从而可见,天价彩礼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更会让新婚夫妻陷入冷淡、猜忌的困境,夫妻关系日渐疏远,亲情也会就此破裂。 诚然,彩礼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一种体现,具有美好的寓意。比如表达新郎家对新娘的祝福,以及家人朋友对新婚的祝贺等。但现在,这一美好的传统被扭曲和变质,沦为攫取私利的工具,令人深感痛惜。 之所以会酿成如今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于彩礼问题存在着严重的认知偏差。一时间,人们将彩礼等同于对女方的一种补偿或者"买卖",错把婚姻大事看做一种经济交易。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着手改变社会的这种旧有观念。对此,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婚育意识,重塑彩礼文化的内在内涵,推动彩礼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合理的彩礼限额标准。对于一些索要高额彩礼、扭曲婚姻本质的不法行为,要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婚姻双方的合法权益。 当然,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媒体要大声疾呼,发出引导社会风尚的正能量;社会组织也要行动起来,在基层开展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只有理念先行、配套跟进,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婚姻大事彻底远离金钱的阴霾,让爱情重拾它应有的纯净。毕竟,婚姻的本质不应是利益交换,而应该是两颗心灵的结合。 刘红梅的遭遇教训惨痛。正如她最终在媒体上哀叹的那样:"如果没有这68万元彩礼,我的生活不会陷入如此困境。天价彩礼,毁掉了我们这对年轻人的幸福生活。" 理解并消除重男轻女、重利轻情的陈旧思想,遏制天价彩礼现象对婚姻家庭的危害,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让我们共同为婚姻恢复它应有的尊严而努力奋斗吧!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年10月7日关于“该怪谁?江西女子要68万彩礼,婚后8年一直在还债,以为父母会给回”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