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留给世人的忠告,一针见血:人老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戒烟戒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留给世人的忠告,一针见血:人老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而是要坚持“3不要”,现在知道不算晚! 在中国的文学界,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就是享年105岁的季羡林教授。这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儒,不仅在语言文字方面造诣颇深,更以独特的"三不主义"养生之道而广为人知。 季教授一生坎坷,先是在抗战时期遭受了日军的蹂躏,后来又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难。 但是他自己却总是乐观豁达,对生活怀有一颗平常心。说起高寿的秘诀,季老就总结为"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矫情。 不锻炼?看似有违常理。我们一般认为,适度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是季老却持不同观点。 他认为,在年轻时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年纪一大后,身体的代谢功能就会逐渐减弱。此时再从事剧烈的运动,反而会加速机体的衰老。 这个观点并非凭空臆造,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细胞在不断分裂复制的过程中,端粒会逐渐缩短,直至分裂停止、细胞老化和死亡。 而剧烈运动加速了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促使机体加快了衰老。 所以,季老在生活中根本不做什么特殊的锻炼,只是将体力活动自然地融入到日常之中。像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或是在家中散散步、读读书、思考人生,就已足够。 除了不锻炼,季老还有一个"不挑食"的生活习惯。他从小就养成了五谷杂粮的饮食习惯,对于餐桌上的食物从来不会斤斤计较营养成分,只要看上去新鲜卫生,就能大快朵颐。 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科学饮食"的说法,但季羡林却予以坚决反对。他说,人的身体结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用"科学"的营养配比无法超越自然界对身体的安排。 所以季老并不会矫枉过正地去纠结每一餐的营养成分,而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地吃。 有些人说,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下降,要少吃多餐,季老却根本不在意这一点,遇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便大吃一顿,饿了再吃。 除了对身体的尊重之外,季老还一直秉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作为一个百岁老人,他对衰老这个看似冰冷残酷的现实毫不惊惶,反而淡然自若,乐在其中。 老人的内心世界总是比较脆弱,一旦陷入自我否定、过度担心等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因此,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很有必要的。 季老固守着"不矫情"的生活态度,根本不去纠结生老病死这些哲学命题,而是尽量让生活保持积极、充实、喜悦。 要充实生活很简单,只要有事可做就行了。比如,季老就有打理家务事、读书写作和饲养猫咪等各种各样的爱好。 虽然都是一些普通的事情,但却让他时时保持着一颗童心,进而减缓了身体和大脑的衰老。 "三不主义"听起来有些稀松平常,其实却蕴涵着季老独特的养生哲学——顺其自然,心平气和。 他从不刻意为生长留什么"养生诀窍",只是在生活中遵循最自然、最合乎规律的方式行事,让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保持平稳、顺畅的状态。 在季老的人生观里,康健不只是身体层面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灵的富足和知识的充盈。只有身心合一,方能真正达到养生之道的理想境界。 这绝非一厢情愿的理论臆断,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范例。季羡林教授从年轻时就潜心钻研语言文字,渐成都邻四省的文化泰斗。 并且,他独特的"三不主义"养生方式不失为一种自然、简单而富有实用价值的生活智慧。 从季老身上,现代中老年朋友可以借鉴到许多健康长寿的经验。 一是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健康管理并重,做到身心合一;二是过度管理是有弊端的,应当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三是生活要充实,不给疾病和消极情绪可趁之机。 季羡林教授独树一帜的"三不主义"养生之道,既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智慧,又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规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长寿秘诀,值得所有中老年朋友学习借鉴。 活到老,健康是本,快乐更是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一同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启健康长寿的人生之路吧!

评论列表

醒目点
醒目点 15
2024-06-14 19:55
50多点就走了的养生专家是谁?忘记了
怕冷不怕热
怕冷不怕热 13
2024-06-14 16:01
该听谁的
卫,小子
卫,小子 4
2024-06-14 11:51
人活多少岁基本上基因决定了
用户10xxx43
用户10xxx43 1
2024-06-16 11:56
学到老用到老活到老,农村山上老人就是这样,90以上还劳动
灯火
灯火 1
2024-06-19 22:34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