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什么特种钢是中国造不出来的吗?
有啊,比如双相不锈钢的板材和钢管,双相不锈钢、超级双相不锈钢的炼钢、锻件、铸件国内没问题,但是管材、和板材都生产不了,只有最初级的3RE60当年上钢五厂少量生产过,
国内应用的最广泛的双相不锈钢是saf2205 (s31803),从炼钢到铸锻件国内很多厂都能生产,钢管国内只有台湾在江苏投资的一家小钢管厂能小批量生产,但是他们买的管坯还是阿维斯塔的,废品率也不低。
我曾经为国内的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生产过十几吨钢管,炼钢是当年国内最好的设备,制管设备也是当年国内最好的设备,就是钢管的涡流探伤不是最理想,钢板根本就生产不出来,多少年来都是进口,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甚至墨西哥都能生产,产量的最多的是瑞典的山特维克和阿维斯塔。
1995年,义马煤矿发电厂项目,山特维克的钢管原来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是16万元/吨,我们试生产了几吨成品后(尽管质量不是很理想,勉强能用),他们马上把价格降到11万元/吨,实际成本按1995年的价格计算大概在六七万一吨,我们还不是连铸连轧,用的成本最高的办法,钢锭——锻圆(最起码二次)——固溶热处理——车削管坯——制管。
当年我们管坯钢材消耗率很高,成本很高,钢材消耗比瑞典的连铸连轧制管高30%,估计当年瑞典的2205钢管的成本5万一吨都要不了,他们卖我们十六万一吨,说到底我们还是轧制工艺不过关,或者钢材的化学成分配比有问题。
日本人还把双相不锈钢造应用到海上大桥上。
就拿2205来说,镍含量比奥氏体不锈钢 (304、316之类)要低很多,强度要高一倍,也意味着设计同样的产品,可以更薄更细更轻巧,产品的成本更低,耐海水耐氯离子腐蚀性能更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奥氏体不锈钢好比是用水泥黄沙做的建筑,双相不锈钢就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建筑,国内目前局限于石油化工行业,国外已经拓展到了建筑、桥梁、造船行业。
国内目前生产的超级双相钢不锈钢2507锻件,相比例只能达到30~70%的指标,达不到40~60%的要求。
实际瑞典的两家钢厂的很多钢种,中国勉强能生产,但是质量真的差强人意,那些钢种的丝管板材基本生产不了。
某些沉淀硬化不锈钢轴,短的国内都没问题,超长的甚至台湾都比我们强,台湾的那家厂的设备还不如国内的一些厂家,但是人家能生产出来。
当年某军工项目,上钢一厂和我们各做一批,我们的炼钢设备国内最好,上钢一厂进口了德国的锻造设备,两家企业废品率都很高,钢研院吴玖教授来我厂公干,听说了以后,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在便签上写了个化学成分的配比,在标准的范围内调整了化学成分,照做以后就没出现过废品。
当年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
就是前几年挺热门的“笔尖钢”,如今国内市场国产的只占了30%不到,进口“笔尖钢”还占70%左右,据说是国产笔尖钢的成型性能不如进口笔尖钢,只能做低端产品。
就像上面举某军工产品的例子,钢是炼出来了,但是热成型(锻造)性能不好,废品率高,经过高手调节化学成分配比,成品率一下子就上来了,说到底还是炼钢的问题。
再说个笑话,前些年某央企在无锡开订货会,承办方某供货企业的老板,是某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标准的制定人之一就有他的大名,发言时称,现在我国的钢材冶炼的水平已经全面超过了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说我们国标、行业标准的不锈钢钢种的P、S含量比他们低得多(ASME、JIS标准不锈钢的硫磷含量均为≤0.045,国标机标的标准是硫小于等于0.030,磷≤0.035,数值越低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越少),称我们的冶炼水平比他们高。
这时台下有人问他,你买过用过进口不锈钢吗?没买过没用过就不要瞎鸡毛扯。
实际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用不锈钢材料的硫磷含量普遍≤0.025,一般国内外大厂都有内部标准,都比国标、行业标准要严格很多,国内一般都是顶格做,标准是≤0.035,他就做0.034,0.033,别看磷含量的0.025和0.034,成本差很多,国内不锈钢炼钢一般原材料用不锈钢废钢,磷在炼钢过程中很难去掉,只有用低磷废钢来稀释,低磷废钢的成本比普通废钢要高60%,还要用到高品味的铬铁、钼铁,上世纪90年代的很多法兰厂都买南方走私过来的韩国不锈钢坯,便宜质量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