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通注意到小米SU7仅顶配车型配备HUD,而其他品牌如极氪007、智界S7和问界新M7 Ultra也开始限制HUD的配置。HUD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配置,其发展趋势似乎并不明朗。
HUD技术起源于航空领域,后逐渐应用于汽车,用于补充显示重要信息,提升驾驶安全。随着技术发展,HUD从单色、单信息显示向彩色、多信息显示演变,并在智能车时代成为信息显示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部分厂商开始担心HUD信息过饱和影响驾驶安全,提供了自定义开关。同时,HUD与AR技术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车载娱乐体验。
从市场角度看,HUD装车量逐年上升,但中端车型开始减少标配HUD,尤其是AR-HUD。这主要是因为W-HUD功能简陋、AR-HUD成本高昂。高端车型HUD贡献率高,但中端车型利润空间难以支撑大量标配AR-HUD。
供应商方面,海外Tier1企业一直是HUD供应主力,但中国HUD企业快速崛起,市场占有率反超。头部供应商如未来黑科技、华阳多媒体、华为等,在AR-HUD等高阶产品上表现出色,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发展。然而,中低端供应商面临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压力,发展困境重重。
总体来看,HUD行业存在较多变数,但前景可观。随着市场竞争和产品形态的不断演进,谁将成为“HUD之王”尚待观察。然而,关注用户需求、持续创新是供应商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