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华国锋最后一次去毛主席纪念堂,临走时高喊一句话,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动落泪。 信息来源:(2021-02-21人民网——《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8年09月02日——中国新闻网《追忆华国锋:“沉默老人”刻意与历史绝缘》) 华国锋,原名苏铸,自参加抗日游击队改名华国锋,这个名字,饱含着他投身革命的赤诚初心,那是1955年,华国锋有幸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当时的华国锋已参加革命近二十年,但在伟人面前,他的内心仍有些紧张,然而,华国锋还是鼓起勇气,详细汇报了所有情况,毛主席听后十分满意,并提出了几个问题,华国锋一一作答,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谈起华国锋的成长历程,我们更要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期。华国锋出身贫苦,是家乡村里的第一个学生,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最终考上大学。 在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华国锋并没有安于校园生活,而是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 他先后担任交城县委书记等职,领导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参与了古交、太原等地的解放战斗,华国锋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赏识,先后被调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华国锋始终心系农业,情系农民,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子,农业这个基础必须要搞好”。 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优良品种广泛推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日益稳固,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华国锋同志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与毛主席相识相知数十载,华国锋同志对毛主席始终怀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无限的崇敬之心。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几度神伤,常常追思往昔岁月,他感慨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最后胜利。 毛主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建立了丰功伟绩,毛主席的崇高精神和革命情怀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 2007年,86岁高龄的华国锋身患重病,医生嘱咐他要留在医院治疗,但华国锋同志心中,有一个始终未了的心愿,那就是最后一次瞻仰毛主席遗容,向毛主席告别。 华国锋同志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要前往毛主席纪念堂,他的举动让家人十分感动,他们知道,老人家这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毛主席,就是党的事业。 站在毛主席的遗像前,华国锋同志万千思绪,百感交集。他缓缓伫立,遥望着昔日并肩战斗的伟人领袖,倾诉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 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历史的画面一幕幕浮现:是毛主席,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毛主席,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太阳…… 离别在即,华国锋同志艰难地抬起布满皱纹的手,面对毛主席的遗像,深深三鞠躬,以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这三鞠躬,是向一个时代最真诚的告别,是向一位伟人最深沉的缅怀,在场的人无不被感动,纷纷向毛主席三鞠躬,共同表达对伟大领袖的怀念之情,这一幕,将永远定格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忆中,将永远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底。 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国锋同志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担任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华国锋同志始终强调要不断提高军队战斗力,扎实做好战备工作。 他与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领导开展军队思想整顿,多次主持召开军委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华国锋同志提出要大力培养熟悉现代作战的指挥军官,加快发展先进武器装备,为增强人民军队的综合实力、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我们缅怀华国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的信仰,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我相信,在历史的天空中,华国锋同志永远是一颗闪亮的红星,光照后人、熠熠生辉;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华国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