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气质优雅的大妈带着一张面额1万元、市值400多万的纸币上节目,怎料专家却直言“应无偿捐给国家”,大妈霸气开怼“这是我的东西,凭什么上交?”,对此不少网友直呼“大妈太霸气!”不少观众怒赞气质大妈! 事情要从从去世多年的张大妈的母亲说起。就在母亲临终前,她悄悄地将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盒子交到了张大妈的手上,并嘱咐她日后必须好好保管。 不过当时的张大妈并没有多想,只是照办而已。 直到多年后的一天,大妈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被深深藏于角落的小盒子。 打开盒子,张大妈顿时目瞪口呆: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古怪的纸钞,面额写的竟是1万元! 她虽然从未见过如此大面值的钞票,但凭着母亲当年的那番交待,也就隐隐有了一种预感——这张钞票可不是什么小东西。 考虑再三,张大妈还是决定将钞票交给弟弟共同保管起来,同时开始着手查阅有关钞票发行的背景资料。 经过一番探究,她终于从一些陈年旧报中确认,这张钞票竟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付通货膨胀而发行的一次性高面值货币,限量发行,市场上极其罕见。 就连专家们,也只是在著作中提及过它的存在,却从未亲眼见过这种超大面额的纸钞。 而让张大妈感到更加惊讶的,是这种由肇始于国民党时代却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钞票,其市场价值竟然高达400多万元人民币! 这怎能不让她顿时心潮澎湃、手足无措呢?继母亲而去的,竟是如此一笔巨资! 就在张大妈为之伤神的时候,恰逢当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鉴宝》正在邻近城市录制,一时间轰动全城。 张大妈随即灵机一动,决定将这张1万元钞票带到节目现场,请教鉴宝专家们,以确认其真伪和价值。 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将钞票包裹在软衬里,带着母亲生前的那个小盒子,踏上了通往录制现场的路程。 一开始,张大妈的出场着实引起了现场不少嘈杂。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和环境下,普通人家中很难存有如此大面值的纸钞,因此台下不少观众都半开玩笑地质疑起钞票的真实性来。 不过,当张大妈打开盒子、缓缓将钞票展现在镁光灯下时,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就连久经沙场的钱老师和其他专家们,一见这巨量钞票也都不由地瞠目结舌。随即,他们迅速请来了鉴定仪器,经过反复对比和测量,终于确认了这张钞票的确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并且保存完好无损。 而最令人咂舌的,是它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的估价确实高达400万元人民币! 听到这个惊人的结果,张大妈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所措。原先她只是抱有一丝希望,能够证实这张钞票的真实来历而已。谁曾想,此番一来,竟然赢得了一座珍稀瑰宝,世人翘首以盼的稀世钞票! 不过,紧接着钱老师的话,却令张大妈倍感无措和挣扎:"大妈,这可是国家级的文物珍品了!作为国宝,理应归还国有,供后人收藏和欣赏。如果你能将其无偿捐赠给国家,那自然是最令人钦佩的一种行为!届时我们定会邀请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亲自前来接收,让这张千钞永垂不朽!" 钱老师的话音未落,台下就响起了一阵阵啧啧称赞。不少人纷纷认同他的观点,认为张大妈作为普通老百姓,若能大度地将如此国之重宝归还于国有,实在是功德无量。 然而,专家们显然是小觑了这位老人家的个性气节。 张大妈站直了身板,笔直地注视着钱老师,缓缓而有力地说道:"老先生,我知道您的好意。但恕我不能从命。这张钞票虽然价值连城,但对我而言,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我那已故母亲生前临终前唯一的遗物。您可曾想过,对一个儿女来说,父母留下的只字片语,往往比任何金银珍宝都来得弥足珍贵?" "而今,我母亲的遗物只剩下了这个小小的盒子和其中的钞票。如果就这样把它们再次遗失,我这一生就再也不可能弥补这份亲情之恩了。所以,我决不能轻易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遗产,哪怕是国家也没资格从我这里强行夺走!" 张大妈一番坚定有力的陈词,令现场鸦雀无声。很快,不少观众也纷纷为她的做法叫好。有人更是直言,张大妈不过是在主张对于合法私有财产的支配权而已,根本无需将个人物品强行上缴给国家。 毕竟,这张钞票并非是在野外被发现的文物珍宝,而是她母亲生前私人遗留下来的遗物,对此自然拥有不可剥夺的所有权。 面对如此强势的回应,钱老师和其他专家们终于作出了让步,不再过多地劝说什么。在场的工作人员也对观众们投去了否定的眼神,以示对张大妈立场的最终尊重。 就这样,这场看似平凡的钞票鉴宝,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围绕私人财产权与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对峙。 最终,张大妈决定将这1万元纸钞作为镇宅之宝,永远保存在家中。但她也表示,等自己离世后,一定会将这份母亲的遗物永久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供往后人民群众一睹其珍贵。 而钱老师和其他专家也对此表示理解与敬佩,纷纷痛陈父母遗物的珍贵。有人更是慨然表示,只要是合法私有财物,个人就拥有对其全权处置的自由,任何公权力都不应当强行剥夺。 一时间,双方对于这一问题也就由最初的剑拔弩张,终于达成了彼此心服口服的共识。 信息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