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腰子没了!”陕西延安一女子,考编入职国企,去体检的时候却发现丢失一颗左肾,而女子怀疑是17岁时,在医院动手术时,被医生私自切除,医院拒不承认,女子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6万元...... 信息来源:人民网2013.6.26——女子术后8年发现丢失左肾 家属质疑被医院偷割;中新网2013.6.24——女孩体检莫名丢一肾 家属质疑医院偷割 2012年7月,24岁的高静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检查报告显示她的左肾消失无踪,这个令人费解的发现,让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笼罩上了阴云。 高静的母亲党海燕回忆起,女儿从小到大身体一直很健康,而且除了2004年的一次脾脏切除手术外,再也没有做过其他手术,令人觉得蹊跷的是,从那次手术后,高静就开始频繁感到乏力和疲劳,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怀疑女儿的左肾消失与那次手术有关,党海燕带着高静前往当年的甘泉县人民医院,然而当他们翻阅高静的住院病历时,却发现术后的病历显示"双肾未见异常",而医院方面也声称,主治医生贾军义并未在手术中切除过高静的肾脏。 面对医院方的解释,高家人深感不满,他们认为,病历记录不过是医院一面之词,无法完全证明当年手术的细节,更何况,主治医生贾军义此时却人去楼空,连个影子都见不到,更让他们产生怀疑。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建议:不如高家人委托一家权威的司法鉴定中心来对此事进行鉴定,费用由医院承担。只要鉴定结果出来,就能一目了然地看清事情的真相。 高家人欣然接受了这一提议,于是在2014年1月24日,高静和医院代表一同前往陕西蓝图司法鉴定中心,正式提交了鉴定申请,几周后,专门负责此案的法医李峰拿到了包括高静手术病历等全部相关资料,在仔细审阅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几处值得深究的细节疑点。 首先是术前和术后的麻醉记录存在明显自相矛盾的地方,医院方面在病历记录上写明采用了局部麻醉,但在手术麻醉记录上却显示采用了全身麻醉,高危手术麻醉方式如此更改,却未及时告知家属并签字确认,这本身就已违规操作。 从手术当天的麻醉记录来看,手术从开始到结束前后只用了两个小时,然而按院方记录,整个手术历时长达4个小时!那多出的2个小时都去向何处了?要知道像这种微创的脾切手术,本就不需要如此长的手术时间。 还有一个细节也同样引起了法医李峰的重视:就是手术前后,病历载明高静的双肾均未见异常,但如今的体检报告却清清楚楚地显示,她的左肾已经彻底消失不见,这其中莫非另有蹊跷? 综合以上几处疑点,法医李峰最终在鉴定报告中得出两条结论:第一,甘泉县人民医院对于高静医疗行为存在过错;第二,不排除高静的左肾缺失与医院的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带着这份鉴定报告,高家人满怀希望地再次找上甘泉县人民医院,得知鉴定结果后,医院方面却对鉴定结果表示不认可,认为鉴定中心不够专业,双方陷入僵持,谁都无法拿出确凿证据,就在僵局难解之际,医院方提出再次进行泌尿系统的CTU三维重建检查,希望借此查清高静左肾缺失的真正原因。 虽然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高家人却对此深感忧虑,他们担心这种检查会对高静身体造成额外伤害,毕竟她已经少了一个肾脏,身体的抵抗力大不如前。 此时的高静彷徨无助,她对未来感到绝望,生活陷入困境,这件事最终在法院的审判下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决甘泉县人民医院向高静一家人赔偿262240元,至于高静的左肾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却再也得不到确切的解释和答复。 比起二十多万的赔偿金,高静宁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普通人一样奔跑、大笑。 这起事件折射出医疗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医院在病历记录和医患沟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作为患者和家属,在面对医疗问题时也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维护自身权益,勿被动受制。 未来,医院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医疗安全意识;而患者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记录保持关注,只有双方通力协作,方能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让良性的医患关系在阳光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