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3年,四川一男子救了一只受伤的“小凤凰”!在该男子的悉心照顾下,“小凤凰”

2013年,四川一男子救了一只受伤的“小凤凰”!在该男子的悉心照顾下,“小凤凰”被养好,谁知治愈后的它不但不愿走,还带来了一群伙伴。 2013年,廖先生在自家的一片鸡棚附近,捡到了一只受了重伤的小鸟。这只鸟身上的羽毛华丽异常,银灰色的翅膀上都是碧绿色的羽毛,闪耀着光泽,腹部则是洁白无瑕。 整只鸟栖于枝头,恰如一缕火焰在随风舞动,令人赞叹不已。 廖先生见状十分可怜这只漂亮的小家伙,便想尽办法将它抓住,柔声安抚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带回家中,用温水为它清洁伤口,并时刻喂食。 就这样,在廖先生的精心照料下,小鸟的伤口渐渐愈合,翎毛也重新焕发了光彩。为了表达对这只小鸟的喜爱,廖先生亲昵地称它为"小凤凰"。 后来,廖先生通过网上查询,终于弄清楚"小凤凰"的真实身份。原来,它并非凤凰,而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学名蓝绿冠长尾雉,身型略大于家鸡,但形态观赏性却远高于寻常家禽。公鸡身上绚丽多彩,有蓝、绿、红等鲜艳色泽,格外引人注目。 而雌鸡则全身银灰色,十分素雅大方。由于白腹锦鸡毛色美丽动人,所以在中国古代就被视为吉祥象征,被誉为"锦凤"、"凤头鸡"。 历史上,白腹锦鸡作为贵族摆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这种美丽的野生鸟类仍然代表着大自然的馈赠。 想当年,宋代皇帝赵佶在位时曾亲自创作了著名的《芙蓉锦鸡图》,生动地描绘了锦鸡的形象,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白腹锦鸡仍旧存活于山林之中,为人们缓解了钢筋水泥的枯燥生活。 随着"小凤凰"的康复,廖先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在其他鸡棚都陆续关闭后,廖先生决定把家中的场地和设备都留给这些锦鸡们居住。 渐渐地,听闻锦鸡在廖家有了栖身之所,周边山区的同类便纷纷飞来加入,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保护锦鸡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廖先生发现附近有猎人来偷猎锦鸡,为了贩卖或食用而将它们捕捉。 于是,他只能求助于当地政府,希望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保护。经过几番努力,终于有关部门批准在廖家建立了一处锦鸡观赏基地。 成立后,廖先生被任命为基地的负责人。为了更好地管理,他制定了诸多保护措施:无论何人,未经允许都不得擅自捕捉或伤害锦鸡,一经发现将受到法律严惩。 同时,他还亲自组织员工,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令人欣喜的是,在如此悉心照料之下,锦鸡们与这位善良的主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只要廖先生一声令下,它们便会乖乖地聚集在一起,任由游客们近距离观赏拍照。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对此由衷赞叹,更有人为之拍摄了精彩绝伦的摄影作品。 廖先生全心全意投入到锦鸡保护事业中。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为这些"朋友"提供一个安全的家园。 曾经不少人对此深表怀疑,认为廖先生的做法必将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锦鸡观赏基地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间接推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如今,锦鸡基地已成为当地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画家、摄影爱好者以及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通过亲眼目睹这些美丽珍稀的鸟类自由自在地活动的场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毫无疑问,廖先生的坚持和付出为保护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廖先生来说,只要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他就心满意足了。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让他深刻认识到,人类与鸟兽树木等生灵其实是命运与共的。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基地里开心地追逐、嬉戏,廖先生内心就会涌起说不尽的喜悦。因为,只有人们从小树立起爱护绿色环境的意识,地球村才能永续发展。 展望未来,廖先生希望自己的事迹能被更多人所知晓,从而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永不熄灭的热爱与关注。 与此同时,他也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像关注保护白腹锦鸡一样,用同样的热忱维护其他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毕竟,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责任。 只有所有人以一颗感恩的心与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为友,我们这个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繁荣美好。 信息来源:平安黔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