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接孩子回家,我看到了一个被妈妈“步步紧逼”情绪崩溃的孩子。 孩子出校门的时候,手上拿了一张卷子,还挺开心地告诉妈妈:这个单元考,他数学考了92。 妈妈第一反应就是皱眉:“才考了92分,你怎么考的?” 然后,妈妈拿着试卷一路走一路检查题目,并不忘一路数落: “单位名称忘记写?你考试想心事呐!” “都两年级的孩子了,居然还会漏做题?跟你说了,考完检查,你是不是又提前交卷了!” “什么,这道题还会错!类似的题目不是做过好几次了,你到底上课在听什么?” …… 妈妈喋喋不休地“找错”,孩子的情绪一下子蔫了,他不满地顶了一句话回去:“可是,老师说了,这次考卷不难,90分以上的才5个同学,我又考得不差……” 一听这话,妈妈立马“炸”了:“你说这次考试是不是还有比你好的?总是往后看,不会往前看,有什么出息。” “可是,我已经努力了啊……”孩子被妈妈说得小脸通红,委屈极了。 说实话,话到这儿,旁观者都看出来,孩子只是想要一句来自妈妈的肯定。 然而,妈妈却无视孩子的诉求,直接给孩子加码学习量:今天回家加做一份卷子,谁让你考得那么差…… 孩子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他突然愤怒地大哭:“我已经做了很多家里的作业,为什么还要再做试卷……” “又是哭!除了哭,你还会什么?这么大孩子还哭,好意思吗……”妈妈斥责孩子。 望着母子俩远去的背影,不禁心疼这个崩溃大哭的孩子。 很多时候,每每听到孩子哭,父母总是第一反应否定孩子“哭”的行为,然后搬出一堆道理,试图让孩子“反省”并认识自己的错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情绪崩溃背后的原因。 孩子所有问题背后,都有核心情绪。 比如这个被教育的孩子,他其实希望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如果此时,妈妈换一种说法: “宝贝,这次考试那么难,你还能考92分,不容易。我们再接再厉,回家把失分的地方搞明白,妈妈相信下次你的分数会考得更好。” 我想,妈妈如果这么说,孩子回家后也一定乐意查漏补缺,加倍努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