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高铁就快被粪便淹没了!”香港评论家史蒂芬•陈声称,中国高铁“粪便处理”成为

“中国高铁就快被粪便淹没了!”香港评论家史蒂芬•陈声称,中国高铁“粪便处理”成为世纪难题,如果不解决,中国高铁就会被粪便淹没,这是真实现状,还是抹黑污蔑? 在一次公开谈话中,史蒂芬·陈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高铁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粪便处理危机。 他说:"中国高铁每天运送数百万乘客,每人平均会排泄0.5公斤粪便,这就意味着每天要处理3万吨粪便。然而,这些粪便根本无法及时被清理,只能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了严重污染。" 一时间,这番言论就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史蒂芬·陈的担忧不无道理,粪便处理确实是高铁运营中不容忽视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他的数据和论点存在明显的夸大其词成分。 根据中国铁路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9月,中国高铁运营线路总里程已达4.2万公里,年周转量达15.7亿人次。那么,史蒂芬·陈所称的"每天数百万乘客"一说是否属实呢? 粗略计算可知,即便以平均每日430万乘客计算,按照0.5公斤/人的排泄量,每日产生的粪便量也仅为2150吨左右,远远低于他所说的3万吨。很显然,这一数据存在严重的夸大成分。 事实上,中国高铁在卫生间设计和粪便处理方面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普速列车的卫生间多使用水冲式设施,而高铁却普遍采用了真空式卫生间。 这些先进设备利用了真空原理和化学药剂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大大降低了处理压力。 根据业内专家估算,采用真空式技术后,高铁上的粪便重量仅为原来的1/7左右。 按照430万乘客及0.5公斤/人的估算,高铁每日实际需要处理的粪便量约为5800吨。虽然数量庞大,但已在可控范围之内。 为应对粪便处理的巨大压力,中国高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粪便收集和处理体系。 列车上的粪便会首先被收集到特殊的储存罐中,待列车抵达终点站后,工作人员即使用专业设备将其抽取、运送至附近的粪便清理站。 目前,中国主要高铁线路沿线已建成约600座粪便清理站,全部配备有先进的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粪便最终可以被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为了查明事实真相,不少媒体记者对高铁沿线的粪便处理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 结果显示,大部分站点的粪便收集和处理工作运转正常,并未出现史蒂芬·陈所说的"随意排放"现象。相反,为了控制气味和污染,许多站点都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很显然,史蒂芬·陈的言论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和夸大成分。他似乎过于夸张了高铁日常运营中粪便处理的压力,而忽视了中国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史蒂芬·陈此番言论无疑是对中国高铁事业的一种抹黑和贬低。 他轻易就将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等同于环境污染的"祸根",忽视了高铁给中国人民生活和出行带来的巨大便利。这种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体现了其对中国发展的认知偏差。 不可否认,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但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减少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是有了这些努力,中国高铁才能在环保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史蒂芬·陈的言论无疑对这一形象造成了不公正的伤害。它不仅否定了中国高铁在环境管理上的成就,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大众对高铁事业的认知和支持。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和反驳。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粪便处理确实是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客流量的持续增长,处理压力只会与日俱增。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技术工艺和管理体系,完善收集、运输、处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教育,增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乘客在高铁上也能自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毕竟,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信息来源:《余鹏鲲:“中国高铁被排泄物淹没”?小事件如何引发大热点》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