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永久退出中国院士竞选!”2011年,当主动撤销美国绿卡的饶毅回到中国竞选中科院院士的时候,在第一轮惨遭淘汰,随后便表示永不参选! 1978年,饶毅如愿以偿考入了江西医学院,开启了自己的医学之路,上了大学后,饶毅发现自己对生物学研究更有兴趣,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继续深造,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攻读研究生。 在这里,他跟随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张安中学习,专业能力有了飞跃式提升,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走出国门,学习世界一流的技术。 经过一番努力,饶毅考上了加州大学,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在这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内外科研水平的差距,从而更加坚定了回国贡献祖国的决心,在异国他乡的十几年里,饶毅一步一个脚印,在分子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这位曾经怀揣梦想远渡重洋的青年,如今已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成为西北大学的教师,可是,祖国的呼唤从未停止过。 2007年,华盛顿大学的校长亲自前来挽留,并承诺给予极高的薪资和待遇,但饶毅挥手拒绝,坚持要回国发展。 在艰难重重的阻挠下,饶毅冲破层层阻碍,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返乡后,饶毅忙碌在清华和北大的校园里,并成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11年,他和好友施一公参加中科院院士竞选,谁料两人却双双落选,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施一公沉默不语,而饶毅则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将永远退出院士竞选。 就这样,饶毅回国后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事业,为祖国的医学发展贡献力量,他创办了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邀请海外优秀学者回国讲学,为国内学生解惑答疑,该课程一经开办便备受好评,成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在医学研究方面,饶毅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研究,这些研究发现有力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可喜的成就并未磨灭饶毅直言不讳的本性,有次在会议上,他亲眼目睹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竟然一直在给年轻的处长陪笑讨好,顿时感到震惊不已。他在《自然》杂志上痛陈此事,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 作为一名科学家,饶毅极力主张构建纯粹的学术环境,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揭露国内学术界存在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现象,批评那些为获重大项目而拉关系、巴结他人的现象,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饶毅始终坚持原则,要出淤泥而不染。 正是出于这种坚持,饶毅在参加院士选举时双双落选,事后他坦言早在公布结果五个月前就已预测到这一结果。 然而,饶毅并不在乎这种虚名,他回国的初衷,是希望将美国先进的科研技术带回祖国,为中国的医学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在这一过程中,他创办了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邀请众多海外华人学者回国讲学,为国内科研人员拓展了视野。 饶毅就是科研界的一股清流,他看似不太合群,却始终一身正气,传递着正直的精神,对于诺贝尔奖,饶毅亦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实验科学需要近乎笨功夫的认真坚持,百分之九十的成就都是"庸才"做出来的,中国在某些领域虽已超越发达国家,但在其他领域仍需努力追赶。 饶毅之所以无惧得罪权威人士,是因为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国家科技发展如果缺乏良好环境,就难有作为。尽管明知会引起麻烦,他依旧直言不讳,就是希望推动科研环境的净化。 总的来说,作为一股科研界的清流,饶毅始终恪守本心、勇于直言,他希望通过自身的言行,让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使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行稳致远。虽然暂时未获院士殊荣,但他所传递的精神,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如今,虽然没有当选院士,但饶毅依旧奋战在国家医学发展的第一线,为净化科研环境而不懈努力,对他来说,钱与名利都不值一提,报效祖国才是毕生追求,正是有了这样一批爱国者的坚守,中华民族的科技事业才能不断向前。 信息来源:饶毅:从此不再参评院士2011年08月18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