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离婚,要么跟我回国,这是一个英国籍中国男人给妻子的最后通牒。他叫黄大年,是我国最伟大的战略科学家,用7年时间追平国外30年发展,却被人指着鼻子骂卖国贼。 黄大年出生的那个年代,国家正迫切需要发展重工业,把重心放在工业化建设上,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黄大年8岁就随父母前往一个偏远的山村插队。 尽管生活环境艰苦,但黄大年并没有被忽视学习,在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求,高中毕业后,黄大年凭借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地质队的航空物探操作员招考,成功进入了这个行业。 起初,黄大年对航空地球物理一无所知,但随着不断学习和钻研,他逐渐被这门学科的奥妙和魅力所吸引,孜孜不倦地阅读相关书籍。 或许是觉得当一名队员还远远不够,在高考恢复的第一年,黄大年就参加了高考,并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的应用地球物理系。 在大学期间,黄大年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导师的赏识,他不仅完成了本科学业,还一路读到了研究生阶段,屡次夺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凭借优异的表现,黄大年获得了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完研究生就已是极限,但黄大年并不满足于此,英国先进的研究环境无疑将成为他展翅高飞的沃土,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遇。 来到英国后,黄大年很快就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极高的造诣,然而留学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旦期满就必须离开英国,而黄大年已经在这片沃土上扎下了根,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是继续留在英国探索科学的奥秘,还是回国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黄大年最终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继续留在英国,完成系列研究任务,为此他不得不改换国籍,加入英国国籍。 这一决定无疑让黄大年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作为中国人,他的行为被许多人视为"背叛祖国",遭到了无数谩骂和指责。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洪流,黄大年没有做出任何解释,而是默默忍受着外界的质疑,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告诉自己,只要坚持对科学的热爱,就一定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黄大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先后担任过研究员、团队领导等职务,率领着国际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成就。 直到2004年,黄大年的父母相继去世,他都未能亲自与父母尽孝,只能听从父亲临终嘱托,全身心投入到报效祖国的事业中。 2009年,一封来自国内的秘密电子邮件将黄大年召唤回国,虽然妻子一度犹豫不决,但黄大年是个坚定的人,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英国的优渥生活,带着妻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英国政府虽然试图阻拦,但都无法阻止黄大年回国的决心,就在他回国的途中,某国正在海上演习的军舰竟然受到了惊吓,不得不后退100海里。 回国后,黄大年被任命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总工程师,主攻地下高精尖探测设备和航天探测装备的研发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多项空白,为中国的地球物理科学和国防安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导师,黄大年不仅亲自指导学生,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典范。 在短短几年间,他就培养出了13名博士生和5名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他自己却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日以继夜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无暇顾及个人生活。 2017年,58岁的黄大年因过度劳累导致病情恶化,最终离世,这位被誉为"爱国科学疯子"的战略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真谛。 他为国家的事业贡献了全部的精力,抛头露面时却是那么低调谦逊,甚至鲜为人知,直到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黄大年的事迹才被大众所熟知。 当年,黄大年放弃英国的高薪待遇回国时,曾遭到英国人的谩骂和非议,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坚定地走上了报效祖国的道路。 就像黄大年临终前对妻子说的那句话:"我不能在床前尽孝,但我必须尽忠报国。"这颗"中国心"支撑着他排除万难,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如今,黄大年的科研成就和爱国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在科技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黄大年这样的人才,用科学的力量捍卫国家的尊严,用执着的精神推动祖国的发展,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同分享科学发展的硕果。 信息来源:新华社2017-05-17——“他的回国,让某国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10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