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浙江23岁女子回家时,被3名陌生男子一路尾随,女子吓得半死,到家后才壮着胆问:“你们想干啥?”男子一句话,女人瞬间泪目,将他们带回家中收留一晚。 1993年戴杏芬独自沿着国道步行回家,这一路她走过无数次,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但就在快到家门口时,一阵背后传来的脚步声引起了她的注意。 戴杏芬心中顿时警惕起来,谨慎地回头张望,只见三个身影黑渍渍的跟在她身后不远处,步伐飘忽不定,观察片刻,她发现这三人年纪都不大,但全身上下邋遢不堪,衣衫褴褛,甚至有人赤着双脚,戴杏芬被他们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勾起了怜悯之心。 正当戴杏芬打算上前询问时,三人突然加快脚步向她靠拢,动作看似有些可疑,戴杏芬不禁打了个冷颤,转身就要离开。 这时,一个黑瘦的年轻人开口喊道:"阿姨,别走啊!我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求您行行好,给我们点吃的吧!" 戴杏芬这才放下心来,温和地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这么可怜?家里人呢?"原来他们三人是从四川打工来到这里的,路费都被人偷了,现在穷困潦倒,实在是走投无路。 听了三人的遭遇,戴杏芬眼眶一热,心生同情,作为一个经常在外打工的人,她太清楚外出求职的艰辛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三人带回了家中。 一进门,戴杏芬便忙前忙后,生火做饭,为三人准备了一桌热腾腾的家常菜肴,久旷无食的三人狼吞虎咽,很快便将碗筷里的东西扫荡一空,看着他们幸福的模样,戴杏芬心中十分欣慰。 吃过晚饭,戴杏芬又为三人打点停留过夜的住所,其中一人何荣锋,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激动地对戴杏芬鞠躬道谢,眼眶早已潸然泪下,戴杏芬连忙将他扶起,微笑着说:"孩子,别这么客气。出门在外,遇到困难很正常,但只要我们互帮互助,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第二天一早,戴杏芬便为三人买好了前往黄岩的车票,并塞给他们一些路费,还有满满两大袋馒头作为路上的干粮,在即将分别时,她再三叮嘱三人要保重,并让他们记得给她来信报平安,三人一路回头,眼中挂着泪花,心里充满了感激。 离开仙居后,三人辗转投奔了另一个老乡,却依旧难以就业,无奈之下,他们决定继续北上,寻找更多的机会,阴差阳错的他们来到了遥远的沈阳城,就这样,他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漂泊的新生活。 起初,三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屡遭骗钱受折磨,就在万念俱灰之际,何荣锋终于在一家车床厂找到了一份小工作,虽然工资只有135元,但已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凭借勤恳肯干的品质,他很快被老板看中,提拔为学徒,每月收入增至300元,学成后,他的工资再次水涨船高,达到了800元。 就这样,何荣锋凭借着诚实守信的品质和不懈的努力,慢慢在当地打拼出了一番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老乡找到他,希望能帮忙介绍工作,有企业主愿意支付招工费,只为能请到靠谱的员工,短短几年,他便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口碑,赚到了创业的启动资金,成功开办了自己的家具加工厂。 在日记中,何荣锋一再提及当年戴杏芬的那番话,视之为人生的座右铭,是戴杏芬的善意之举让他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的谆谆教诲让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事业有成。 何荣锋由衷地将戴杏芬视为自己的"神姐",是指引他人生的那盏灯塔,但找寻戴杏芬的路却一波三折,因为他一直将"戴杏芬"记成了"代杏芬",再加上彼此多年毫无音讯,导致每次打听都无疾而终。 就这样,20年时光飞逝,直到2013年的一个普通日子,一通来自辽宁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那头,何荣锋激动万分地向戴杏芬报了平安,并约定国庆节前后一家人见上一面。 见面那天,戴杏芬对面前这个身材臃肿的中年人感到有些陌生,经过亲切交谈,她终于想起了曾在1993年那个不平凡的夏夜相遇的往事。 何荣锋紧紧握着戴杏芬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为了表达对戴杏芬的无尽感激,他当即掏出一张人生积蓄的100万元支票,双手奉上,可没想到,戴杏芬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的善意。 不顾何荣锋的再三劝说,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一幕,令何荣锋无比尴尬,他完全想不通怎么会被如此拒绝。 随后的几年里,无论何荣锋用何种方式想要报答"神姐",戴杏芬都婉言推却,面对如此高尚的品德,何荣锋只能将自己的心意化作别的方式来表达。 他将二人的故事编撰成书,广为流传,将"神姐"的爱心传播出去,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来资助更多贫困人群,努力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二人的不平凡际遇被拍摄成为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感人的故事赢得了全国观众的高度赞誉。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华工商时报——《将感恩作为一种信仰 民营企业家何荣锋为报恩坚守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