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地球有多宜居?比地球大2.4倍,平均温度只有22度,想象一下,这里四季如春,我们拥有更多的土地,而且不用为买房发愁,甚至不用打工。那么,人类是否能在这样的行星上居住呢? 2009年,NASA科学家威廉•伯鲁奇在天鹅座方向发现了一颗神秘行星——开普勒22b,这颗直径是地球2.4倍的天体,一举赢得了"超级地球"的美誉。 科学家发现,开普勒22的寿命长达40亿年,堪比太阳的预期寿命,这为开普勒22b孕育生命提供了充足时间,开普勒22b的表面温度约为21度,与地球相差无几,有利于生命发育。 有鉴于此,科学家们将开普勒22b列为宜居行星,认为未来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普勒22b很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然而,要想亲眼见证开普勒22b的风光,恐怕任何现有交通工具都无法满足人类的渴望。 开普勒22b距离地球足足有600光年之遥,如果人类乘坐目前的火箭前往,即便以10千米/秒的高速飞行,也需耗费1800万年的时光,可见以现有科技水平,想要踏足开普勒22b,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上,开普勒22b并非宇宙中仅有的类地行星,截至2018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天琴座和天鹅座的宜居带发现了2326颗类地行星,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目标。 有趣的是,在这2326颗类地行星中,大多数都是气体行星,类似于木星和土星,这种行星虽然被归于宜居带范围,但由于气态特性,人类无法在上面建立城市和基地,从而不太适合作为移民目的地。 然而,仍有47颗类地行星是固态球体,堪称地球的复制品,可能会成为人类远渡重洋的理想家园。 自古以来,人类就被宇宙深深吸引,不断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寻找宜居行星,既是为了探寻除地球生命外的其它生命形式,更是为了给地球文明提供一个移民家园的可能出路。 纵观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我们时常会受到现有科技条件的限制,期盼已久的梦想往往显得遥不可及,比如开普勒22b,尽管被视为极佳的目标行星,但要想抵达那里,现有的交通工具无一能够满足,即便是设想中的激光帆,也需耗费漫长的时间,可见前路的艰辛。 但是,每每困难来临,都会迎来新的突破和创新,直到最终践行梦想,这份执着和追求,不啻是人类文明永恒的动力之源。 在潜在的移民新家园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与地球高度相似的类地行星,以及体积较大但具备部分地球特征的超级地球。 所谓类地行星,顾名思义,就是与地球拥有诸多近乎相同的条件,诸如白天黑夜、四季分明、地形地貌等,从而极有可能适合碳基生命栖息。 而超级地球的概念虽然从字面上看似遥远,但其某些特征如气候条件等,实则与地球相距不远,依然蕴藏着生机。这两种行星均可能成为地球文明的新家园。 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类地行星中,有两颗行星被专家赞为"地球的复刻版",它们就是开普勒22b和开普勒452b,这对星系兄弟,或许最有望成为人类的移民新天地。 相较开普勒22b,开普勒452b更像是地球的翻版。虽然直径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5倍,但它环绕母星公转一周的时间只相差一个月,且母恒星规模与寿命均与太阳相当。如此近似的特征,堪称是宇宙中人类最亲密的"星际邻居"。 专家猜测,开普勒452b表面可能存在液体水,如果情况属实,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颗蔚蓝的"地球2.0"就将迎来人类的身影,成为人类文明新的栖居地。 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散布着这许多神秘未知的类地行星,无疑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遗珠,每颗行星都潜藏着未知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开垦和发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终将能够亲眼目睹那些位于遥远星系的"第二家园"。届时,人类是否真的能在宇宙中扎根生存?我们又将在那里开拓出怎样的文明和生态? 这些未解之谜,正向着我们召唤,让我们怀揣无限希望,继续追寻星空中的闪耀明珠,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地球”开普勒-22b存在外星人可能性不大(图)(2011-12-0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