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觉得爬山很累,决定坐人工抬轿。轿夫说每人要收260元。但是大妈只愿意付220元。 轿夫经过犹豫后,接受了大妈提出的价格。然而当他们到达终点时,大妈不仅付了220元,还额外给了轿夫50元。随后她说的话令网友直呼“有格局”! 夏日炎炎,正是登山的好时节。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决定挑战自己,登顶附近一座小山。她早有准备,身穿舒适透气的户外服,脚蹬一双专业的登山鞋。 初时还兴致勃勃,步履矫健。然而当攀登至半山腰时,大妈已是气喘吁吁,浑身大汗淋漓。看着前方蜿蜒盘旋的山路,她实在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决定寻求帮助。 就在这时,大妈瞥见不远处有一组轿夫正在休息。轿夫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肩头挂着软垫,等待着游客的到来。 于是大妈走了过去,想请他们帮忙抬轿上山。迎面走来的是一名身材健硕的轿夫,他朝大妈问好,问需不需要帮助。 "我想请你们抬着我上去,不过得先问清楚价钱。"大妈开门见山。 "每人260元,阿姨。"轿夫报出了价码。 事实上,在这座小山上,一直有着一股靠抬轿为生的劳动大军。他们大多来自附近的贫困村落,年纪轻轻便开始了这份体力活。 每天从清晨五六点钟就来到山脚下,等待游客的到来。山路陡峭难行,许多人上了年纪或者体力不支就无法徒步登顶,因此只有请轿夫抬着上下山。 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也算可观。一个日子,如果接力不断有游客需要抬轿,轿夫们的收入就会很可观。不过有时候运气不佳,等上一整天也难遇上一两个顾客,那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这一天,大妈算是较早到达的游客了。狭窄的山路上,轿夫们热情地招呼着她靠近。见大妈一身满是汗水,显然已力有未尽,他们纷纷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大妈对着几名轿夫比了比手势,询问价格。轿夫开出每人260元的价码后,她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虽说自己体力透支,但这个价钱却着实有些昂贵。于是,她摆摆手,说道:"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我出220元,给你们两个人抬。" 轿夫面露难色,显然觉得220元的价钱太低。他侧目看了看同伴,对方耸了耸肩。经过短暂的权衡,这名轿夫最终点了点头:"好吧,220元也行。" 话音刚落,轿夫们便迅速准备起来。几位同伴合力将轿子搬到了大妈跟前,又拿出软垫为她垫好座位。大妈一屁股坐了上去,轿夫们立刻扛起轿子,开始了漫漫征程。 汗水很快就浸湿了他们的工作服背心。每前进十几步,轿夫们就会暂且停下来喘口气。 山路陡峭难行,轿子虽然不算太重,但长时间这样抬着,体力消耗也是巨大的。他们的汗水很快就沿着额头滑落,滴在地上。 大妈坐在轿子上,看着轿夫们那汩汩淌落的汗水,心里不禁开始有些内疚。她想起自己刚才为了便宜一些钱,对轿夫们有些斤斤计较的样子,这让她感到有些惭愧。 抵达终点后,大妈首先掏出钱包,按照约定付了220元。但接着,她又从钱夹里拿出一沓现金,塞到了轿夫手里。 "辛苦你们了,再给50块钱,权当是小费吧。"大妈解释道,"我看你们一路上真不容易,一直在流汗。我年轻的时候,自己也干过这样的重活,知道有多累人。虽然刚才讨价还价了一番,但看在你们这么卖力的份上,我就多给点。" "谢谢阿姨!真是太谢谢您了!"轿夫连忙含笑答谢。虽说价钱比先前说定的要高出一些,但他们并没有什么怨言。相反,这位大妈最后的举动让他们颇为感动。 在现代社会,砍价或讨价还价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少有人能像大妈这样,最后反过来多付报酬以表达谢意。大妈的举动不啻是在肯定轿夫辛勤工作的同时,也展现出她宽容、善良与感恩的内在品质。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和争议。 正面评价的网友说,大妈最后多付那50元实属可喜可贺。作为年长者,大妈能体恤轿夫们的艰辛,为他人的辛勤付出心存感激,这份无私与慷慨令人敬佩。 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大妈的做法展现了老一辈人对劳动者的尊重,是对年轻一代应该学习的地方。 也有网友提出负面评价,担心大妈的做法会破坏轿夫们收费的平衡。 如果很多游客都效仿她最后多付钱,那么长远来看,轿夫们会不会索性将底价抬高?届时其他无力多付的游客岂不是更加雪上加霜?这种做法是否公平,值得商榷。 当然,还有网友持中立观点。他们表示,在山路上砍价或讨价还价并非什么罕事,这种博弈在各行各业其实都有发生。 重点在于双方最后能否谅解,达成均衡。大妈的宽容和感恩之心值得赞赏,但她并未强迫轿夫们接受更多钱,因此也不构成特殊。 人生路漫漫,我们或许无法完全避免在某些场合对帮助我们的人有些斤斤计较,这是人之常情。但重要的是,要以平和开阔的心胸来对待身边的人事物,保持宽容、善良与感激之心。 这位大妈最终慷慨解囊,回馈辛勤的轿夫们,这不仅体现了她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折射出她宽厚善良的内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遭的一切,以善意温暖身边的每个人,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主要信源:赣商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