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作战时,除了以无数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去争取胜利外,战术乏善可陈。二战后一直被神话的朱可夫元帅,在同行眼中根本就名过其实。
叶廖缅科元帅在回忆录中曾讲到,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敌人五六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的显赫地位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
叶廖缅科如此评价朱可夫,他自己又怎么样呢?基辅保卫战前,包括朱可夫在内的许多将领都认为基辅守不住了,西南方面军侧翼有被合围的危险。
慈父找到叶廖缅科,忧心忡忡的问:“如果我把中央方面军配属给你,并给你一些炮兵预备队的话,你能不能挡住古德里安,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呢?”
叶廖缅科无比自信地说:“我不但能阻住古德里安那个流氓,而且要消灭那个流氓。”
然而,事实证明叶廖缅科的自信没有任何根据。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突击前进了十几公里就停滞了,仅仅是轻轻扯了古德里安的大腿一下。
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却直取西南方面军侧后,导致了基辅会战红军的惨败。
再举一个例子,1941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派遣第五十八坦克师进驻莫斯科城下,这个师刚从远东调来,没有来得及做好战斗准备就跟德国人开仗。
结果,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员,但是敌军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当时,罗科索夫斯基还组织第十七和第四十四骑兵师发动近乎疯狂的进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拥有苏联和波兰两国元帅军衔,被誉为“常胜元帅”,在战场上却毫不吝惜部下的生命!
苏军统帅里,盲目自信、依靠人海战术胡乱指挥者,大有人在,普通士兵死伤枕藉也就不足为奇。
而在最高统帅慈父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