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的复兴,要从1933年纳粹党上台说起。
纳粹党上台伊始,就积极扩军备战。当时,德国的海军总司令是一战时参加过日德兰海战的雷德尔上将。在雷德尔的规划下,德国的造船厂加班加点赶造军舰。
1934年,雷德尔又向希特勒建议:“德国海上力量的关键在于水下,只有获得足够的潜艇,我们才能拥有进攻的利齿。”
几个月后,希特勒把雷德尔召到总理府,递给他一封电文,说道:“这就是你要的利齿。”这封电文就是《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人的短视让人惊讶,英国居然同意德国建造相当于皇家海军水面舰艇总吨位35%的军舰,潜艇甚至可以达到45%,这等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的限制不复存在了。
德国开始大力赶造军舰,尤其是潜艇。目光短浅的英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将让他们在开战后付出惨重代价。
在潜艇部队司令人选上,雷德尔选中了一战时的潜艇部队老兵、正担任巡洋舰舰长的邓尼茨。雷德尔让邓尼茨担任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全权负责潜艇部队的组建。邓尼茨欣喜异常,他坚信潜艇战将在日后的海战中发挥决定作用。
到1938年,德国人便把《英德海军协定》抛在脑后、不再遵守了,但德国海军的发展没有计划的那样迅速。
这是因为,希特勒对陆军怀有特殊感情,而二把手戈林钟情空军,在纳粹德国的扩军计划中,潜艇虽然名列榜首,但陆军和空军抢到的资源更多。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元首的心肝儿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