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新四代坦,听了一些不保真的传言!
1、重量比15式更轻,因此具有更好的战略和战术机动性。
2、虽然更轻,但被动防护方面,集中防御成员舱以后,车体正面防弹能力远超15式,可能堪比甚至超越99A(各种说法很多,远超15肯定,能不能超99A有争论)。
其他方向都是防破为主,意味着侧面对钢签子还是有困难(本来也不可能全向防钢签子)。
豹2A6车体防穿也只有420,瑞典STRV-122A据说提升到750防穿。T80车体防穿是630,T90M是650,车体都不可能太厚。
在主动防护方面据说又上了个档次,肉眼可见的四面盾就是证据,传说中的电磁甲到底是啥就不知道了。
顶部武器站真容大家都没见过,没法猜,有谣言说是12.7或者14.5转管机枪,可以用近炸弹药自动拦截FPVQ(625在央视新闻中表演过的这招)
3、火力方面,105线升级版(不是传说中电热炮,那玩意还在改)穿甲能力据说至少超过125三期(保底)。
这个火力意味着假想敌如果还是传统坦克布局,车重70吨以上才能有可能防住,咱们才30吨出头,机动性 (尤其是战略机动性)差距一目了然。
这个车起步比较早,所以火力还是钢签子互穿思路,所以走的还是105线(保证基本威力下最轻的选择),俄乌战场流行的大口径榴弹糊脸的战训对后续车型有没有影响还有待观察。
火力这块,鳖125飞行体极限长度是680,毛125改了装弹机是740,北约120是984,105四期弹飞行体长度已经超过鳖125了,你们为啥会觉得105穿不过125?
按照报道,105四期穿甲能力与125三期相当,但是弹芯优化,打重爆反效果更好,各位为嘛会觉得新105还不如125三期?
打击工事和人员方面,有改进的智能弹药,通过火控设定空炸时间来起到类似迫击炮打击障碍物后面目标的效果。
4、信息化方面号称真正达到4代标准的 (T14没达到)。还自带无人机提供侦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