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6年前,河北儿媳不顾婆婆反对,割下69%肝脏,移植给公公续命。为此,她的胆囊受

16年前,河北儿媳不顾婆婆反对,割下69%肝脏,移植给公公续命。为此,她的胆囊受损,靠导流管维持功能。谁料,丈夫竟说,“我送你回娘家!” 身为家中独女的张建霞,从小就深受父母的疼爱,她出生于河北省行唐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有了她之后就再也没有生育,可以说张建霞自小就背负着沉甸甸的家人期望,因此她格外懂事乖巧,做事沉稳老成。 中专毕业后,清秀漂亮的张建霞也自然收获了不少追求者的青睐,但她最终选择嫁给了相识多年的王亮,成为了王家的儿媳。 一开始,张建霞婆家的生活着实让她有些不适应,但凭借着温顺谦和的性格,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并赢得了婆婆的赞赏,婆婆常常将张建霞当成亲生女儿般疼爱,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张建霞嫁入王家不久,就喜得贵子,生下了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一家老小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谁也想不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会在2007年戛然而止,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们拖入了绝望的深渊。 当医生宣布公公王振龙需要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时,全家人第一反应就是从自己的亲属中寻找捐献者,可是无论是张淑英、两个儿子,还是其他亲戚朋友,都与王振龙的血型不合,眼看着希望一点点消失,张建霞深知,这可能是挽救公公生命的最后机会了。 经过慎重考虑,张建霞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肝脏,这个决定无疑让王家人倍感震惊,因为手术风险太大了,一旦出现任何差池,不仅公公难以救治,张建霞本人也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面对家人的万般反对和劝阻,张建霞却像通了钢铁般坚定不移,她用尽各种方式,终于说服了公公和丈夫同意手术。 手术过程进行得相当艰难,为了保证公公能够存活,医生不得不切除了张建霞69%的肝脏,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医学上的极限值,刚出手术室,张建霞就面色惨白、虚弱不堪,甚至连抬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更可怕的是,由于切除肝脏过多,张建霞曾出现过肝衰竭、胆汁外流等一系列并发症,一度命悬一线。 虽然历经生死考验,但她却从未后悔当初的决定,即便现在重新来过,她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肝脏。 为了让丈夫和婆婆专心照顾公公,张建霞在手术后就被丈夫送回了娘家,当母亲看到瘦弱的女儿回来后,心疼地哭了出来。 自从张建霞这一罕见事迹被媒体曝光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议的浪潮,各界纷纷为她的孝心和勇气喝彩,赞誉她是当代"二十四孝"的杰出代表。 很快,张建霞就荣获了"行唐县十大孝子"、"河北省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她的感人故事不仅被改编成了电影,还在戏台上广为流传,这位来自普通农村的儿媳妇,竟然成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代表人物。 就这样,张建霞一边勉力恢复身体,一边继续操持着王家的生意,尽管公公最终还是在2010年离世,但张建霞依旧如一名亲生女儿般,照顾着年迈的婆婆。 后来,她甚至将多年经营的小旅馆转手给了弟弟,自己则投身于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将"孝道"的精神发扬光大。 2019年,行唐县政府知道张建霞一家背负着巨额债务后,破格录用张建霞到民政局工作,对于久居农村的她来说,能够进入体制内工作无疑是一种荣誉,而她也从未辜负这份殊荣,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有人说,张建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二十四孝"典型,然而与传统的孝道故事不同,张建霞的事迹并非出自儿女之手,而是一名外姓儿媳,或许正因为这份特殊情分,她的行为才显得如此让人动容与钦佩。 如今,时隔多年,张建霞已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被无数人视为学习孝道的楷模,而对于她自己来说,所有的荣誉远不及儿时父母的叮嘱更为珍贵。 张建霞说,她捐肝救公公的举动,就是为了不负父母当年的期望,用实际行动报答养育之恩。"要是我父母还在世的话,他们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张建霞笑着说。 无独有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就有无数个张建霞般的形象。只不过有的被世人铭记,有的则遗落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张建霞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孝"的真谛,让我们看到了这份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信息来源:河北新闻网——《捐肝救公爹的行唐县西关村普通妇女张建霞》

评论列表

诚信是金
诚信是金 3
2024-06-08 13:03
赞,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