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对博士夫妇生下“神童”女儿,两岁就认识上万个汉字,还能流利的背诵古诗,然而在一次医院检查的过程中,医生却说:“你们做好心理准备,最后...带孩子去精神病医院看看。” 1997年,夏月峰博士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并从事通信方向的科研工作,妻子杜佳楣则是北京信息技术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就在这一年,他们迎来了挚爱的女儿。谁也没有想到,这对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即将经历一段残酷却又温情脉脉的育儿历程。 小月月出生后,父母发现她的发育速度远比同龄孩子快得多。仅仅两岁,她就能认识上万个汉字,并能流利背诵唐诗宋词。 夏月峰博士曾用纸牌逐一教她识字,没过多久小月月就全部记住了。 邻里街坊都说,这对知识分子夫妇生的是一个"神童"。夏月峰和杜佳楣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一切看似一帆风顺,直到2004年小月月入读幼儿园时,一场巨变彻底改变了这对父母的人生轨迹。 在一次例行的心理健康检测中,医生们惊愕地发现小月月拒绝与任何人交流,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积木玩具。 经过仔细观察,医生对夫妻俩说出了令人沉重的判断——小月月很可能患有孤独症。 面对这个当头一棒,夫妻俩完全懵了。他们带着小月月奔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结果令人沮丧的诊断果然印证了医生的话——小月月确实患有严重的孤独症。 医生不无同情地劝告夫妻,要不再要一个孩子? 毕竟孤独症是无法完全根治的。 对夫妻俩来说,这个建议完全是痴人说梦。杜佳楣曾经由于身体原因流产过一次,她无比珍惜这个宝贵的孩子。放弃孩子?从来没有这个选项。 为了帮助女儿走出阴霾,夏月峰开始艰难地查找有关孤独症的各种资料。虽然无法治愈,但只要坚持训练,孤独症儿童的病情是可以得到一定控制和好转的。 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与孤独症的抗争之旅。为了全身心陪伴训练女儿,二人果断辞去了高薪酬的工作,转而选择了清闲而自由的职业。 母亲杜佳楣制定了严格的教育计划,她需要每天有至少6个小时的时间与女儿在一起。 在这些宝贵的时间里,她温柔地讲述各种故事,与女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希望培养女儿的同理心和移情能力。 开始的时候,女儿总是冷淡而木然的,但杜佳楣从未放弃过。她的丈夫夏月峰在一旁不时安慰鼓励妻子,并在有空时也陪伴女儿继续训练。 就这样,几年如白驹过隙而逝。直到有一天,一个令人欣喜的改变终于出现了。 那天杜佳楣因胃病而剧痛难忍,女儿突然走到她身边,伸出小手轻轻拉住她说:"妈妈。"就这两个简单的字,却让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杜佳楣热泪盈眶。她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从那之后,小月月开始慢慢有了进步。她会主动分享幼儿班上发生的喜怒哀乐事情,也学会了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杜佳楣深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决心继续坚持下去。夏月峰博士也为妻子及女儿的进步而无比欣慰,并继续尽己所能给予她们全力支持。 多年的艰辛终于没有白费。小月月如今已经能用普通人难以理解的通情达理方式与人对话。 她懂得体谅他人,也会主动关怀身边的朋友。对于能走到这一步,杜佳楣由衷感谢自己当初的勇气和坚持。 她说,孤独症只是一种障碍,但并不意味着无法与人交流、感受友爱。关键在于我们必须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无私的爱。 影响力不止于此。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杜佳楣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的孤独症儿童关爱机构,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特殊的疾病,并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她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讲,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与孤独症抗争的心路历程。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在杜佳楣等人的帮助下,走出了阴霾,重新拥抱阳光。 正如夏月峰博士所说:"我妻子用耐心和爱心让一个本该与世隔绝的孩子重新融入社会,她的事迹昭示着作为父母我们永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用爱与坚持征服一切困难,正是杜佳楣夫妇人生的最好注脚。 信息来源:爱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