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一名高三学生,高考前一天,父亲就逝世了,全家就剩他自己了,高考完后,其他考生都去玩了,而他却是每天在火锅店里,打工14小时,只为挣大学学费,这个考生就是陈亮。 陈亮出生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小山村,那年,他母亲难产而亡,只留下陈亮和哥哥两个襁褓中的婴孩。 从此,一个曾经温暖的小家庭顷刻之间支离破碎。 家中只剩下陈亮的父亲,一个曾在乡村小学任教的老师。那个年代,农村教师的薪资微薄,加上家中贫困,陈亮一家很快步入了艰辛的生活。 然而,尽管家境艰难,但陈亮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或许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教书匠,他太清楚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于是,哥哥和陈亮还是如期入学,开始了他们漫长而又充满曲折的求学之路。 陈亮记得,每当开学在即,父亲总是把存下的那几个钱掏出来,让他们买些最基本的文具和课本。 家中再穷,教育也决不能落下。就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陈亮和哥哥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 然而,好景不长。在陈亮上初三那年,噩耗突然来临。陈亮的哥哥罹患了一种昂贵的绝症,全家人顿时陷入绝境。那个年代,普通农民家庭根本无法负担起高昂的治疗费用。 陈亮的父亲卖掉了家中仅存的一点旧物,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但终究是杯水车薪。看着哥哥日渐消瘦、奄奄一息的模样,陈亮和父亲痛苦万分,无能为力。 最后,陈亮的哥哥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放弃治疗,把仅存的积蓄留给陈亮继续读书。 "你是家里的希望,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哥哥虚弱地对陈亮说,"我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但你一定要改变命运,不要再过我们这样的生活。" 陈亮的哥哥就这样离世了,临终前嘱咐陈亮: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这么多年的打拼。陈亮含泪应允,发誓一定要完成哥哥的遗愿,也让整个家族彻底摆脱贫困。 从那以后,陈亮更加刻苦用功。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帮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晚上才开始啃老旧的课本。家中再穷,父亲也坚持为他续上报纸和参考书。 不过,命运对陈亮家还是太过残酷。在陈亮上高三那年,他年迈的父亲也查出罹患癌症。医生说,要不开刀手术,至少要长期服药。但家中早已所剩无几,陈亮只好求父亲放弃治疗,省下钱为他读书。 "我活不了多久了,你要替我们陈家争口气!"父亲拉着陈亮的手说,"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你一定要顽强生存下去!" 就这样,陈亮在高考前夕失去了父亲。临行前,父亲留给他们仅有的那点积蓄,嘱咐陈亮一定要读大学,而不是像他们一样终老于贫困潦倒中。 高考结束后,陈亮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可就在他准备开学的时候,所剩无几的学费彻底入不敷出。曾几何时,陈亮一度想放弃,打工度日。 但转念一想,父亲和哥哥为了自己将所有希望都压在了他身上。就这样,陈亮决定先打工赚钱,等到付得起学费时再重新读书。 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陈亮进入了当地一家餐馆打工。餐馆年迈的老板对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很是怜惜,了解到他的遭遇后,不仅免去了他一年的伙食费,更资助了他的大学学费,让他能够如期开启大学生活。 从此,陈亮如同浴火重生。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最终被一家企业热情聘用,从此彻底改变了命运,走上了阳关大道。 陈亮的故事虽然艰难曲折,但也因此而更加耀眼夺目,让人们深受鼓舞和敬佩。当陈亮大学毕业时,当地的媒体纷纷报导了他的成长经历。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穷小子,到脱离苦海、重获新生的励志青年,陈亮的人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往后的日子,不断有人主动伸出援手,有人资助陈亮攻读研究生学位,更多人则纷纷像他这个家境贫寒的学子捐赠助学金。 有社会爱心人士甚至呼吁,希望政府能够注意到像陈亮这样罕见闪耀的"底层之星",给予更多照顾和培养。 的确,像陈亮这样的孩子是国家最大的宝贵财富。他们来自贫困,但骨子里蕴藏着顽强拼搏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当的阳光和雨露,必将长成参天大树,为国家的明天孕育无穷力量。 而让陈亮这些默默无闻的"恒星"得以绽放的,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只要你愿意奋斗,就永远都有机会和公平拥抱梦想;只要你够勇敢,就永远都能获得事业阶梯的入场券。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才孕育出一个个像陈亮这样励志的青年。从他们坚韧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式奋斗的底色,看到了一个国家不断在发展进步的希望。 信息来源:光明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