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清华,我要去美国读大学。”18岁厦门高中生放弃保送清华,坚持要考耶鲁大学!班主任劝说无果,急得直跺脚,小小年纪就开始“崇洋媚外”了?4个月后,耶鲁大学送来30万奖学金和录取通知书,震惊了所有人...... 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都把被保送清华北大视为人生最大的荣耀。然而,一位18岁的高中生却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坚持去美国的耶鲁大学深造。 这个决定不仅让他的班主任和家人震惊,甚至在全校引起了轩然大波。 4个月后,这个举动引起关注的高中生名叫李柘远,他如愿以偿地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30万美元的奖学金。 一时间,李柘远因为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成为校园里的焦点人物。 李柘远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无微不至的疼爱,从小就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不过,李柘远并没有因此而骄横跋扈,反而渐渐养成了一股自律的品格。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李柘远一直保持着学习成绩的优异表现,次次考到班级第一名。他勤奋好学,从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就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到了高三那年,李柘远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的宝贵机会。 就在外人以为李柘远会顺利进入清华的时候,他却突然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要放弃清华大学,转而选择到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深造。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校园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柘远的同学们无不表示惊讶,认为他简直就是"白白浪费了保送名额"。连他的班主任也对此事劝说无数,她担心李柘远一旦出国就前途未卜。 李柘远的父母更是对儿子的决定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本以为儿子会选择保送清华这条"保险"之路,没想到儿子却要放手一搏,前往遥远的国外读书。一度,父母也极力劝说李柘远三思而行。 尽管遭到了周围人的种种不解和反对,但李柘远对于自己的决定却从未动摇。他依然坚持要选择到耶鲁大学,展现出了过人的决心和勇气。 李柘远之所以如此执着,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想到国外的名校去增长见识,接受更加先进和开放的教育;第二,他希望将来能够把国外所学回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不懈的沟通和解释,李柘远终于说服了最重要的人——他的母亲。 母亲不仅放下了对儿子的劝阻,还表示会完全支持和尊重儿子的选择。有了家人的支持,李柘远便下定决心,孤注一掷般地投身于申请耶鲁大学的过程中。 没有辜负李柘远的期望,他如愿以偿地被耶鲁大学录取,开启了高昂学费的海外求学生活。而且,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李柘远还获得了耶鲁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一口气就解决了高昂学费的烦恼。 在耶鲁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李柘远始终保持着优异的表现,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他渐渐锻炼出了国际视野和开阔的思维方式。 他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知识,都为他日后报效祖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即便是在这样一所享誉全球的顶尖学府,李柘远也始终没有被思想同化。相反,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并明确表示要将所学回馈祖国。这一点深深地赢得了导师教授的赞赏。 毕业时,李柘远的导师教授更是张开双臂欢迎他留在美国,开出了年薪高达100万美元的诱人条件,还许诺给他美国公民身份。但李柘远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坚持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发展。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李柘远毫不迟疑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本可以选择高高在上的工作,却最终投身于基层单位,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一时间,当年那些不理解甚至反对李柘远出国深造的声音,都转变成了由衷的赞许和骄傲。就连昔日的班主任,如今也由衷佩服李柘远的远见卓识,并对自己过去的短视表示反省。 李柘远的故事启示我们,年轻人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要被一时的成见所限制,而是要勇敢地追求梦想,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增长了见识,才能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同时,李柘远的故事也警示我们,教育不应该是愧对孩子们的选择。教育者们应该像李柘远的母亲那样,去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不同追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成长路径。 最后,李柘远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只有建立起这种家国情怀,我们的民族才能自信地走向复兴,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来源: 海峡导报《厦门一“狂妄”考生,拒绝保送清华,校长怒斥:太自大!成绩出来,他连国内三本院校也上不了,两个月后,却成为福建人的骄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