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们上当了!”2001年,美国一招让我国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变成废品,中石化

“我们上当了!”2001年,美国一招让我国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变成废品,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员正感到绝望之际,一个人的出现改写了结局。 在21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那些年中国的已内酰胺产能几乎为零,每年我们都要以高昂的价格从欧美国家进口这种原材料。 让人痛心的是,为了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欧美企业对中国一直实施技术封锁,他们居高临下,对中国企业的需求挑三拣四,语气里透着傲慢,面对如此被动局面,中国企业只能唯唯诺诺,哪怕被宰一刀也在所不惜。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决心扭转被动局面,花60亿美元从国外引进已内酰胺生产装置,期望能实现自给自足,可就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再次遭遇了欧美资本家们的阻挠。 欧美企业开了一个有关中国人想引进技术一事的碰头会,会上一位领头人提出了两条毒计: "既然中国人愿意出大价钱,我们不妨卖给他们之前淘汰下来的旧设备和工艺,这样一来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成本都比不过我们。" "等他们的产品流向市场时,我们再大举降价销售,中国企业就不会买他们自己人的产品了,久而久之,他们的工厂不就破产了吗?" 这位领头者的阴谋之计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拥护,果不其然,在中国企业购买进口设备并付出昂贵的价钱后,欧美企业很快就开始行动了,中国人原本以为生产线一旦建成投产就可以松一口气,哪知道刚一上产品,欧美产品的价格就疯狂降价,远低于中国企业的成本线。 企业的工程师们愁眉紧锁,眼看着车间里堆积如山的产品无人问津,一年就亏损4亿元,原本对引进生产线抱有美好期待的工程师们无不怀着绝望的心情,在他们看来,这种被人钻了空子的滋味真是叫人齿冷。 可就在工程师们最绝望的时候,一个人挺身而出,成为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力量之源,那年,76岁高龄的闵恩泽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催化剂之父"的他知道卡住中国企业脖子的正是环己酮制环己酮肟这一关键工序,这一步做不好,后面无论怎么精制,产品质量都上不去。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闵老决定直接攻克这个重点难关,而不是从头捣鼓一整套新工艺,结合自身丰富的催化知识,他历时数月钻研出一种钛硅分子筛新型催化剂,配合这种分子筛材料,闵老成功研发出一套"一步法"新技术路线。 这种新工艺的优势不言而喻,它不仅大幅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副产物仅有环保友好的水分子,完全避免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换句话说,中国终于拥有了一套堪与国外旧工艺正面对抗的尖端技术! 2003年8月,依托闵老研发的新工艺,中国首套年产7万吨环己酮肟生产线在河南农大建成投产,就这样,中国在己内酰胺生产环节遭受的几十年技术垄断被彻底打破,工程师们长长地吁出了一口闷气。 接下来的时间里,精品国产己内酰胺气势如虹,直逼欧美产品的优势地位,欧美企业本以为只要疯狂降价就能将中国产品彻底压垮,谁知道我们国家反手就把他们扔入泥潭。 随着国产己内酰胺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企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越来越小,到了2018年,恒申集团直接斥巨资收购了荷兰福邦特公司,从而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就这样,中国在这个战略性重要原材料的领域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既解决了自身需求,又拥有了主导权。 一个个年轻的中国科技人员,满怀斗志、奋勇向前;一批批老一辈的科学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正是这些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中华民族从挨打到强大的蜕变进程。 可以说,闵恩泽院士的故事堪称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从年轻时留学美国到壮年回国奉献,再到垂暮之年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代科学家的报国之心。 对于像闵恩泽这样的科技先驱,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中华民族在现代科技的道路上一路开拓进取,而只有在这些科学大师们的哺育和照拂下,祖国的实力才得以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信息来源:【学党史·忆侨史】(53)闵恩泽: 榜样的力量——澎湃新闻

评论列表

背影
背影 41
2024-06-05 21:53
[赞][赞][赞]
用户12xxx12
用户12xxx12 35
2024-06-05 22:53
国家应该表彰
aaawangping
aaawangping 19
2024-06-06 04:12
自媒体小编应该多发表此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