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年损失10多亿!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至今都没熄灭,每年损失115万吨煤炭!

一年损失10多亿!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至今都没熄灭,每年损失115万吨煤炭!那我国为什么不去灭火呢?不是不想灭,而是不知道怎么灭...... 宁夏的贺兰山横亘在西部,这座资源富集的宝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这里出产的煤炭被誉为"太西无烟煤"的优质煤。 然而,这片曾经的宝地如今却变成了一座燃烧的"火焰山",据统计,汝箕沟矿区现已出现25处明火区,总面积超过3.3平方公里,这些明火区每年能"烧掉"115万吨煤炭,目前已累计烧毁3.45亿吨,占总储量的11%左右。 更可怕的是,这股熊熊燃烧的火焰还在以每年15米的速度蔓延,如果不加以治理,50年后汝箕沟矿区的煤炭将被一扫而空。 虽然网上流传该煤矿每年因自燃现象损失约10亿元人民币,但只要计算一下煤炭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作为燃料和工业原料,煤炭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可惜煤炭自燃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它对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 据统计,火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能达到5324吨,颗粒物有1.29万吨,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漂浮在空中,不仅危害了动植物的生存,也让周边城市的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当地人反映,火区每遇大雨,山体周围就会出现大量可视蒸汽,把天空都染成了诡异的红色,犹如地狱之景。 燃烧后的煤层中会残留大量含硫化学物质,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使得土地失去"活性",变成了那令人恐惧的砖红色景象,上面再也长不出任何植被,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火焰山"几乎成为了全中国最热的地方,地表最高温度高达89摄氏度,最高气温更是逼近50摄氏度,煤炭自燃的影响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气温可能还会继续上升,生态灾难不堪设想。 那么,这片煤矿到底是怎么开始自燃的呢? 其实煤炭自燃是一种普遍现象,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主要是煤炭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所致。 煤层中的煤炭先与氧气充分接触,在充分暴露的时间下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热量,由于贺兰山海拔较高、日照强,白天太阳光带来的热量也会储藏在地层里,使得煤炭更容易进入下一阶段。 当地层中积累的热量达到60-80摄氏度时,煤炭会进一步氧化,进入赤热状态,开始发出可见光,当煤炭温度继续升至300-700摄氏度,就会自发燃烧起来,贺兰山煤的质量很高,产生的热量多,所以一旦着火,火势便很难扑灭。 那么,有办法阻止煤炭继续自燃吗? 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剂和足够的高温这三个条件,人类要想扑灭火势,思路就是阻断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最常见的做法是降温,我们平时用水灭火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不过,贺兰山的情况却无法单纯用水解决。 原因在于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会将水还原为氢气和一氧化碳,而这两种气体都属于可燃气体,不仅无法扑灭火势,反而可能引发爆炸。那么,如果从助燃剂氧气入手呢? 阻断煤炭和空气的接触,让它把现有氧气消耗光,自然就能阻止燃烧了。 基于这个原理,目前人们在起火的煤层表面尝试了"泥浆灌注"法,将一定浓度的泥浆灌入煤层中,既能起到填充缝隙、降低内部氧气浓度的作用,同时也会对煤层起到降温效果。 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处理深层煤炭,对于表面燃烧的明火区无能为力,要想处理明火区,就不得不先把表层煤炭全部挖掘干净,但这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火区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虽然如此,扑灭部分煤层自燃的尝试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我国已经用类似的泥浆灌注法,在埋藏浅、着火点低的5处煤层扑灭了火焰,保护了过亿吨的煤炭资源。 那些无法扑灭的煤层,能不能就地利用呢? 比如在燃烧的煤层上建设火电厂,既不用扑灭也不用开采,直接利用就可以了,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也很难操作,贺兰山地层松散,不适合打地基,煤层分布分散,错综复杂,如果火势不断扩大,将来很可能就会波及到电厂,一旦波及,可就前功尽弃了。 总之,对于贺兰山自燃的煤层,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既是资源大量浪费,更是生态环境遭受重创,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来控制火势,将损失降至最低。 不过,在煤炭燃烧殆尽的同时,人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新的技术出现,破解贺兰山世纪难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相信总有一天,人类的智慧一定能战胜贺兰山的顽火。 京报网: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