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年仅19岁的殷玉珍被父亲狠心下嫁给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新婚之夜,白万祥早早躺下,殷玉珍却迟迟不肯洞房。他转身坐直一看,一言不发的殷玉珍竟在哭泣! 殷玉珍从小就在贫苦环境中长大,有一次,父亲在打猎时不幸遭遇了沙尘暴,险些丧生,是白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从沙漠的鬼门关里救了回来。 从那时起,殷家也欠下了这份大恩大德,为了报答这份救命之恩,当时只有19岁的殷玉珍便被她的父亲许配给了白家的儿子。 就这样,瘦小的殷玉珍从陕北的家乡被嫁到了遥远的毛乌素沙漠之中,最初的日子里,无论是环境恶劣还是漫天黄沙,都让她感到备受打击。 她曾经多次偷偷骑着毛驴,想要逃离这片荒漠,可是沙漠之广阔、风沙之汹涌,终究让这个年轻姑娘梦想落空,她只得每每被丈夫白万祥从沙海中寻回,丧失逃离的勇气。 在那段绝望的日子里,殷玉珍曾无数次想要放弃,她无法忍受方圆几十里只有家人两张面孔的孤独,有好几次沙尘暴就将白家的房门封死,他们一家只能躲在狭小阴暗的屋檐下,瑟瑟发抖。 但是白万祥却用自己的包容和体贴,一点一滴温暖了殷玉珍这个外来媳妇的心,他从不责怪妻子的叛逆和焦躁,反而体谅她的无助和绝望,用沉默中的温柔去呵护她。 正是这份温情,让殷玉珍最终打消了逃离的念头,决定留在这片大漠,就在殷玉珍打算安分守己的时候,一件令她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叫牛玉琴的女人,在同样艰苦的环境下,却用自己的双手在沙地里种下了大片的树林,牛玉琴的事迹犹如一股春风,吹动了殷玉珍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向往,她忽然觉得,自己不能就此止步,必须要为改变命运而努力奋斗。 于是在1986年的秋天,殷玉珍用家里唯一的一头小公羊,跑到千里之外换来了600棵树苗,回到家后,她马不停蹄地和丈夫一起在院落四周开垦种植,两人就这样穿梭于漫天风沙之中,忙碌了一个多月。 可是,大漠从来都是严酷和无情的,就在殷玉珍以为春天来临能看到绿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却将他们几个月的辛劳化为乌有,600棵树苗只剩下区区几棵,其余无一幸免,尽数被大风卷走。 然而殷玉珍并没有被这次的挫折击垮,很快便从中总结了教训,她发现这些被吹走的树苗都是因为根系太浅,所以才会被连根拔起,于是她和丈夫开始修建水渠,以期能让树木扎根得更深。 两人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在沙漠下层发现了一处地下水脉,他们沿着这条水脉一点一点开凿,终于修建了一条长达千米的水渠,殷玉珍高兴极了,以为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就这样,殷玉珍和丈夫他们两个人默默地继续在沙漠上耕耘,只是这一次,规模变得更大,一是因为他们从附近的集镇上无偿获得了大量育苗,二是也因为他们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经过十几天的不眠不休,他们终于将5万多棵树苗全部栽种在沙漠之上,但没过多久,新栽种的树苗又遭到了严酷的天气考验,风卷沙漠、树苗被掩,他们不得不重新栽种。 在两个孩子出生后,殷玉珍的种树热情丝毫未减,她认为生活只是艰难了一点,但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美好的事物,她更加倾注了心血去培育这片曾经不毛的土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每一寸希望。 渐渐地,殷玉珍种出的树苗越来越多,已经布满了她们家院落四周的沙地,绿色开始从这里生根发芽,一步一步向外扩张,到了1997年的时候,殷玉珍已经参与种植了30多万棵树木,凭借着她坚韧不拔的意志,毛乌素沙漠缓慢却坚定地发生着变化。 在她的带动下,很多附近的农牧民也开始加入到这场持久战之中,1997年,已经有84户村民承包了荒沙地,投身到了这片大漠的绿化事业之中。 可以说,殷玉珍的坚持和勇气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是影响和鼓舞了整个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事业,凡是遇见过她的人,都会被她那股子拼命种树的热情所感染。 时光飞逝,这位农家女和丈夫依然扎根在毛乌素的绿色林海之中,每天都在坚持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在荒漠之上书写着不懈的生命力。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毛乌素沙漠已经被绿色覆盖了70%以上的面积,曾经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绿洲,数不清的大树成林,就连昔日每年30余次的沙尘暴天气,现在也只是偶尔刮上一两次而已。 可以说,殷玉珍和丈夫,以及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用自己朴实而执着的力量,在毛乌素这片曾经令人心寒的大漠上筑起了一道道生机勃勃的绿色长城,如今的毛乌素已然不再是世人眼中那个"中国四大沙漠之一",而是被赞誉为"中国第一消失的沙漠"。 如果说殷玉珍的一生只是个案的话,那毛乌素沙漠的变绿则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解的一种写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太多动人的故事,一个个普通而伟大的人,用自己的汗水甚至鲜血,去改变着命运,去重塑着生存的环境。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面对面|专访40年里在沙漠种出7万亩绿洲的“治沙能手”殷玉珍 2023-06-19 09:09
评论列表